您的位置:记叙网 > 杂谈 > >正文

​“远看一条狗,近看郭沫若?”揭开谣言背后真实的郭沫若

摘要“远看一条狗,近看郭沫若?”揭开谣言背后真实的郭沫若 《简爱》 中曾说:“ 只能看到细微的缺陷,却对星球的万丈光芒视而不见。 ”评判一个人,从来都不是人云亦云,跟着漫天...

“远看一条狗,近看郭沫若?”揭开谣言背后真实的郭沫若

《简爱》 中曾说:“只能看到细微的缺陷,却对星球的万丈光芒视而不见。”评判一个人,从来都不是人云亦云,跟着漫天的谣言走。作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我们应该不被谣言所束缚,自己去客观评判。

对于郭沫若,人们听到的只是他身上的谣言,看到他的种种“缺陷”,却看不到在谣言背后,一个真实自我的他。

每个人都不一样,各自喜欢的也不一样,诚然,对于郭沫若的喜欢与否,从来都是分为两派的。喜欢他的人,总会称呼他一声郭老,厌恶的则用“远看一只狗,近看郭沫若?”历史中的人物,经过时间的洗礼,从来都不是你一言我一语就能够说得清楚,评判得了的。

对于郭沫若到底如何,我们应该从不同角度,关于文学,关于国家,关于他自己等方面进行分析。 “社会是一个泥坑,我们得站在高地上。”评定郭沫若,我们应该站在高处看清楚,不能“一言以蔽之”。

郭沫若之于事业

郭沫若自己曾言:“若无松柏志,超越不为高。

诚然,在文学造诣方面,郭沫若还是有一定的话语权的。在介绍郭沫若的时候,总会说是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文学诗歌的奠基人之一等。

其实,郭沫若本来是学医出身,有着强大的自然科学的功底,这也让他成为了首位中国科学院的院长

不仅如此,在诗歌创作方面,他也是文采斐然。像《天上的街市》中“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像《凤凰磐涅》中“凤已飞倦了,凰已飞倦了”。

戏剧创作方面,郭沫若也是游刃有余的,曾创作出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比如《屈原》、《虎符》等,郭沫若在甲骨文的贡献上,可谓是鼻祖一般的存在。

他还挖过定陵,除了私心以外,他还是想要研究明代历史和寻找《永乐大典》。综上的种种贡献,其实也就能够说明了郭沫若对中国文化研究上做出的卓越贡献,从来都是值得被人提及和记住的。

生命可以随心所欲,但不能随波逐流。”对待事业,郭沫若从来没有随波逐流,而是用自己的一身才气,支撑起了对国家事业的发展的自己的一片天。

从这个方面来评定,郭沫若是个“才子”,这是他的光芒洒落的见证。

郭沫若之于国家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人评定一个人是否为英雄时,总爱拿出这句话。

诚然,这句话是没错,但有的人,即使没有死而后已,却为依旧热爱着自己的祖国。有人弃医从文,报效国家,那是鲁迅,有人投笔从戎,那是郭沫若。

和鲁迅的经历类似,郭沫若在早年也是学医,后来在国内抗战全面爆发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国。毕竟,绝大多数的爱国分子在国不将国之时,都会选择回归国家,和祖国找到统一的战线上来,郭沫若也是如此。

其实早在1927年,郭沫若就奋笔疾书写下了著名的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公然怒斥他说:“蒋介石已经不是我们国民革命军的总司令,蒋介石是流氓地痞、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卖国军阀、所有一切反动派――反革命势力的中心力量。”要凡是有良心,忠于国家的人立刻反蒋,为祖国安定做出决策。

也因此,郭沫若从此成了蒋介石的眼中钉,一直都受到蒋介石的严令通缉,后来还不幸离开祖国,前往异乡日本,从此开始了自己长达十年之久的逃亡生涯。

从这里看,郭沫若为了抨击蒋介石,冒了如此大的风险甚至是生命安危,这难道不是一种爱国的体现?

并且在早先,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郭沫若加入了共产党,不管怎样,那时候共产党革命处于低谷期,而郭沫若在此期间加入了共产党,单单凭借着勇气,就是常人所没有的,郭沫若一直爱着吾国吾民,文人精神还是一直长存的。

在日本逃难期间,他曾受到日本的监视,多次审讯他都是未果。一个逃亡他乡的文人,郭沫若表现出如此气节,定然是证明他确实不是贪生怕死的小辈,为国家死,死得其所,为自己死,不是大丈夫的作为。

一生中,郭沫若起起伏伏,过得确实精彩。可他从未忘记过自己是个中国人,自己的祖国叫中国。之于国家,郭沫若从来都是坦坦荡荡的。

郭沫若之于自己

苏轼曾经戏称张先:“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来戏谑地表达张先的好色而同样,就像很多人评价的一般,郭沫若在人品方面确实有着一定的缺陷,而且也被称呼为“渣男”,好色之徒

关于郭沫若的婚姻,并不是他自己选中,而是媒妁之言,家中父母为他挑选的。成婚之后郭沫若在没有和现任妻子离婚的情况下就和一个日本女子同居,后来还因为这个女子而和自己的父母的关系搞得很僵,除此之外,他还有很多的情人,日子过得是极为潇洒风流,曾还一度因为这个原因而染上性病。

不仅如此,他还是“无耻文人”,为什么这样说?原因就在于他曾经出卖过“民族魂”鲁迅先生。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郭沫若邀请鲁迅先生和他一起去抨击黑暗旧势力,在鲁迅先生答应后。郭沫若却做起了小人,在自己主办的刊物上用刻薄恶毒的话来攻击鲁迅先生,由此得来众人的嫌弃和鄙夷。

不仅如此,他还习惯性地变换立场,前一秒支持这个势力,后一秒就变成了那个党派,实打实的墙头草,言行不一

的确,对于自己,郭沫若从来都不是合格的,品行和言行上总是不一致。做朋友的角色来看,爱见风使舵,背后插刀。

作为一个男性,好色软弱,被诟病是一定的。因此,郭沫若的缺陷确实多,就像《镜花缘》中说的“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

郭沫若于自己而言,是个不折不扣的利己主义者。但是“人”都不会做到完完全全地替别人考虑,人都会偏向于自己,况且就算是历史名人,他也同样会和普通人一般,只是他的缺点被无限放大,最终成为污点。

小结:

“群众从未渴求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拂袖而去。”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阴暗面,或自私或狡诈;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美好的一面,或善良或大方。

这是人性所共有的,是个两面派,就像人心中一直住着天使与恶魔,是忠于天使还是顺从恶魔,每个人都不好说,毕竟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完美而毫无缺陷的人。

对此,我们评定一个人,不应寻求主观上的痛快,人云亦云。不应让舆论主导一切,让流言肆意横行,而是真实客观的去自己“考古”,发现这个人的真实品貌,有缺点不含糊,但有优点也不应该隐瞒,沉于尘埃,而应该理性。

对于郭沫若,无论是“铮铮铁骨郭沫若”,“远看一条狗,近看郭沫若”,还是真实背景下郭沫若的文采斐然,爱国爱民,那都是一个真实的他,一个矛盾体,有着正反两面。因此,在人前提及时,不要刻薄,只对待他的缺点,同样他的优点,也在闪闪发光。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