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记叙网 > 杂谈 > >正文

​浅谈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摘要浅谈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三槐堂铭》。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意思 作者是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

浅谈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三槐堂铭》。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意思

作者是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同时在绘画上影响也很大。苏轼于嘉_二年()举进士,进入仕途。曾任过杭州等地的地方官,也任过翰林学士等京官。到中年被捕入狱,之后被贬黄洲,晚年被流放到惠州等地,直到_死的前半年才获得赦免,回到常州不久就去世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意思是为人应当忠厚,饱读诗书、不断学习,这样的家族定会繁荣兴旺,长久不衰。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三槐堂铭》。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意思是为人应当忠厚,饱读诗书、不断学习,这样的家族定会繁荣兴旺,长久不衰。忠厚传家久:将忠诚,厚道的道德品质世世代代传下去。或具有忠诚,厚道的道德品质的家庭,能够长久地绵延下去。诗书继世长:认真读书,学习前人优秀品质,可以使家族长久地发展下去。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三槐堂铭》。来源:艺术大观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什么意思

[释义]

拥有忠实厚道的品德,家族才能经久不衰,就象诗和书能够在世间流传如此长久.。

[出处]

《三槐堂铭》苏轼[宋]文章是宋神宗元丰二年(年)苏轼在湖州上任时为学生王巩家中的“三槐堂”题写的铭词。苏轼在徐州期间,王巩曾与其一起郊游吟诗。苏轼来湖州上任,王巩也赶来相会,并请其为自家“三槐堂”题铭,苏轼便应邀作《三槐堂铭》。

《三槐堂铭》赏析:

文章进入正题并不直接就事论事,而是先虚后实,先总括一句,笼盖下文。“国之将兴”,暗指当今宋朝,“厚施而不食其报”指天未定之时的晋国公王祜,“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指天定之时子孙得报。下文就具体说王祜“厚施”于太祖太宗两代皇帝,却因说话过于直率而不为当时所容,并交代了三槐堂的由来。

接着就说王祜的厚施在他儿子魏国文正公王旦身上得到厚报的事实。文章至此,来了一个跌宕曲折,批评现实社会中有的人今天行善积德,明天就想从别人身上得到回报,当然有的人能得到回报,有的人就得不到。

这种眼光短浅的行为同晋国公王王祜不同。王祜自身修德,像把债券给天一样,数十年以后才取还,一手交债券,一手得行善积德的回报。这种批评、对照,目的仍在赞颂王祜、王旦父子。这段的最后一句话是小结,十分明确地指出:天道一定是存在的。

前面说“其可必也审”,这里说“天之果可必也”,它们之间的层递关系和最后语句的肯定十分明显。

第三段从“吾不及见魏公”到“吾是以录之”,讲晋国公的“厚施”回报到他的孙子懿敏公王素,赞颂王氏之福方兴未艾。由于王祜、王旦、王素祖孙三代都非常显贵,有人就把他们和唐朝的李栖筠、李吉甫、李德裕祖孙三代相比。

苏轼认为李栖筠的雄才大略、刚直正气同王祜不相上下,李氏三代和王氏三代的功名富贵也差不多,但从忠恕仁厚上讲,李栖筠父子却不如王祜父子。拉李氏三代作陪以显王氏三代,极赞王氏忠厚传家,恩泽子孙。

最后一句既交代了写铭的原因,又增添了王素的儿子王巩一代,他也是好修德行而善文章,呵以继其家世,以呼应上文的“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

文章的第二部分是铭文,用四言韵语来赞颂王氏的三槐。值得提出的是,铭文不仅仅是对王氏歌功颂德,而且对现世的小人进行了针砭:像我辈一类的小人,一天到晚只知道去攫取利益,并无时间担忧过自己的德行。只企求能够侥幸不种而获,不劳而取;

没有真正贤德的君子,那么国将不国。苏轼忧国忧民之心,在为人写的铭文中也赫然可见。与叙文相比,铭文则写得直率而动情。

内容上也有所突破,以自己的“不种而获”沐浴国恩,归之于“不有君子,其何能国”,说明王氏父子的功业不仅泽及子孙,且泽及世人。这又提高了叙文的思想境界。文章叙议兼行,挥洒如意,文字简洁,自然流畅。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