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出高产草莓棚的秘方来了
建出高产草莓棚的秘方来了
秋冬季节,一场秋雨一场凉,气温往往是断崖式下跌的,遇到寒流时,气温快速下降。这时候大家都开始建棚了,想要后期草莓的产品高,建棚也是必不可少的操作之一。
一个好棚,是草莓高产的保障
其实建棚也有很多讲究,很多果农种了好几年的草莓,都还是会陷入一些误区,导致草莓减产,今天就为大家梳理了一下草莓建棚的误区,相信能帮各位建出高产草莓的大棚。
建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冬天防寒保暖,所以光照和温度是主要考虑的两点,到了草莓生长中后期,光照不足会大大影响到产量。所以今天想和大家说说大棚构造和光照的问题,了解问题再对症下药比较科学。
大棚保温效果差的原因
1、大棚方位不对
由于受多种原因的限制,不少种植者往往参照田间道路或土地的走向来确定大棚的南北方位。这样建造的大棚受光时间短,进入棚内的光照弱,有时候保证不了冬季有4h以上的光照时间,直接影响了草 莓产量与品质的提高。
2、前后屋面角度偏小
一些调查发现,在山东一些地区,多数大棚的脊高偏矮,这就造成了前后屋面角度偏小,棚面坡度过于平缓。这样的结构减少了进入棚内的光照,降低了棚内温度,没办法蓄温,尤其 “冬至”前后表现更为突出,有碍于草莓的生长发育。
3、棚体南北过宽
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和土地政策的限制,大棚的南北跨度越来越宽。有的棚宽度甚至扩大到了15m。宽度的盲目扩大,要加大棚脊高。这样,过高的棚体既不利于盖、 揭草帘及夜间保温,而且加大了大棚后部的弱光低产区面积,降低了产量与品质。
4、棚间距离小
受多种原因的影响,不少种植者在有限的土地上盲目增加大棚数量,致使两棚间距离缩小,前棚挡住了后棚的光照,尤其在“冬至”前后,严重者前棚遮挡了后棚1/5~1/4的受光面积。
5、棚膜透光度问题
棚膜也分好几种,不同棚膜透光特性各不一致。尽量选择透光度高的棚膜,另外棚膜上的水滴、尘土等杂物,会使透光率下降30%左右,及时清理棚膜。保证透光度非常重要。
棚膜要通透,保温效果才好
提升大棚保温的一些措施
1.拱棚两侧、北侧等设置无纺布
提高棚室日常保温性,一般可在拱棚上增设套棚膜、无纺布等。
拱棚两侧与外界接触面积大,热量散失更快。一般来说,最初出现冷害的位置都在拱棚两侧。因此,大家应在拱棚两侧覆盖无纺布、草帘等,可大大提升其保温性。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破损处的修补,确保通风口与地表不存在疏漏之处,减少夜间拱棚内外的空气流通。
2.设置套棚
套棚膜是最常使用的保温手段,增加一层薄膜覆盖,可以提高棚内温度2-4℃。外界气温降低到8℃以下,拱棚内就应该增设套棚膜,尽量提高棚内夜温,促进生长。
增设套棚膜后要加强温湿度调控,要注意加强喜湿的细菌和真菌性病害防治,如细菌性角斑病,真菌性的灰霉病、白粉病等。
降低湿度非常关键,中午棚温升高,适量通风降低湿度;另外冬季连阴天可以在垄沟铺设干稻草或者稻壳,降低棚内湿度。
3、提高草莓防冻能力
及时追肥,施用氨基酸肥料能提高草莓的抗寒抗旱能力,提高草莓对肥水的利用率,植物抗性增加;同时叶面喷施适量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可以提高草莓植株抗逆性,更好抵御冻害;浇海藻精也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冻害,有利于冻害后植株的恢复生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