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记叙网 > 杂谈 > >正文

​平定扬州叛乱有功的魏元忠将要被杀,武则天火速传令:刀下留人

摘要平定扬州叛乱有功的魏元忠将要被杀,武则天火速传令:刀下留人 魏元忠是因为毛遂自荐而被唐高宗李治看上的人物,他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军事家。他历经高宗、武后、中宗三朝,两...

平定扬州叛乱有功的魏元忠将要被杀,武则天火速传令:刀下留人

魏元忠是因为毛遂自荐而被唐高宗李治看上的人物,他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军事家。他历经高宗、武后、中宗三朝,两度出任宰相,口碑很好。

魏元忠的出场很有意思。

679年,吐蕃不断在边地侵扰滋事,高宗李治心里极为不爽。魏元忠在分析了高宗时期的军事战略之后,给高宗李治秘密上书,详细比对了用兵的策略。高宗一看,认为魏元忠的观点很有说服力。很快任命他为秘书省正字。

其实,魏元忠并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年轻时候身为太学生,他心高气傲,总想着自己闯出一条路子,因此并没有很快进入朝廷的视野。魏元忠认真研究了左史江融编写的《九州设险图》。书中记载古今战事成败的案例深深吸引了他,他对那些经典战事逐一研究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判断。完成了自己军事理论上的积累,并对传统作战兵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684年,是武则天人生道路的一个拐点。同时,也是魏元忠为官道路的一个拐点。

平定扬州叛乱有功的魏元忠将要被杀,武则天火速传令:刀下留人

这一年,在埋葬了丈夫高宗李治之后,李显当上了皇帝。刚刚当上皇帝的李显急于构建全新的官员体系,竭力把自己的老丈人韦玄贞塞进宰相班子,激起了各方面的矛盾。武则天一不做二不休,废了李显,把自己的四儿子豫王李旦立为皇帝,自己开始临朝称制,天下大权形成一边倒的态势。

武则天大量起用武氏宗亲,李唐宗室和亲李集团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怎么办?

李唐宗亲和拥护李唐的势力形成了一股暗流,汩汩涌动。

这时候,眉州刺史徐敬业和弟弟徐敬猷、长安主薄骆宾王等人在扬州秘密聚集,商量反武兵变,他们打出了“恢复庐陵王的帝位”的旗帜。

徐敬业等呼啦啦拉起了十几万人的讨武队伍,唐之奇、杜求仁、李宗臣、薛仲璋、魏思温、骆宾王等核心成员分工负责,有板有眼。

徐敬业知道人心向背是事关成败的关键。为了赢得广泛的舆论支持,徐敬业先安排才子骆宾王撰写了《为李敬业讨武曌檄》。在这篇文章中,骆宾王告诉天下,武氏是一个觊觎皇帝位置的小人,她出身低贱,性情蛮野,在太宗的后宫中心思不定,寻机邀宠。到了太宗晚年,又不安分守己,勾引太子李治。在李治一朝,狐媚先帝。成为皇后后,无恶不作,致使李显过着禽兽不如的生活。武氏杀了皇帝,毒害母亲,杀害姊妹,“为人神共愤,为天地不容。”她祸心滔天,窃取帝位。把自己的亲儿子(李显)幽禁起来,委任武氏宗族。同胞们啊,看看今日家国,到底是谁的天下?

这样一篇言辞犀利、文采斐然的檄文传到扬州各县和洛阳长安。一时间,很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

敢对自己叫板!这岂不是要翻天了吗?

平定扬州叛乱有功的魏元忠将要被杀,武则天火速传令:刀下留人

武则天心里明白,如果把这股子势力不消灭,自己苦心经营死亡帝业终将化为怕泡影。

武则天任命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领兵三十万,任命将军李知十、马敬臣为副手,讨伐徐敬业。

在这个讨伐徐敬业的军事班子中,武则天安排已经是殿中侍御史的魏元忠监理军事,属于参谋一类的角色。

尽管不属于军事主官,魏元忠却充分展示了军事才能。

在挫败部将雷仁智之后,徐敬业拿下了润州。李孝逸出师不利,按兵不动。魏元忠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鼓动李孝逸放下包袱、建功立业。

仗怎么打这是问题的关键。魏元忠提出了先剿灭逼近淮阴的徐敬业弟弟徐敬猷,以强克弱,提振士气。之后,再攻打屯兵下阿奚谷的徐敬业。

意见一出,李孝逸顾虑重重。魏元忠坚持按照这个思路作战,果然见效。

徐敬业兵败命亡。

魏元忠因功升任,被武则天调回洛阳任了京官(洛阳令)。

扬州叛乱给武则天敲了个警钟。她要迅速清除那些阳奉阴违的人物。

这时候,酷吏周兴等一批人物走向了前台。

平定扬州叛乱有功的魏元忠将要被杀,武则天火速传令:刀下留人

魏元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被周兴抓捕下狱。酷吏制度,让那时候的朝廷人心惶惶。

当武则天知道马上就要治罪魏元忠的时候,她想起了平定扬州叛乱,这是一个立国功劳的人呀,不能杀他。

在刑场,屠刀已经架在了魏元忠的脖子上。武则天的特免令传来:刀下留人。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