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所向披靡,这一战却折损了4万人马,只赖张国焘一人?
红四方面军所向披靡,这一战却折损了4万人马,只赖张国焘一人?
说起红军的打仗风格,一直都是出了名的顽强。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几乎每一仗都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作战精神。不过,这正所谓“战场上没有常胜的将军”,而部队自然也是一样。有时候即便是部队打的足够英勇,但结果却并不一定能取得胜利。
今天小编要跟大家聊的这一次战役,便是在1935年时,由张国焘率领南下的红四方面军和敌人在四川省名山县百丈关镇交锋的一场战役。据记载这一战打完之后,当时南下的红四方面军竟是从8万人马锐减到了4万余人(近乎折损了足足4万人马)。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次的南下行动最终还失败了。
红军剧照
可能很多朋友看到这里一定会问了,红四方面军当年在四川一带一直都是所向披靡。而且,从我军的战损状况来看,战士们在这一仗中表现也必然是非常的英勇。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战失利的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仔细地阐述一下,这次“百丈关战役”的具体经过!
红军剧照
战役经过:从所向披靡到战败撤退,这一仗是怎么打的?
当年南下的红军节节胜利,可以说的确是让敌人非常的震惊。而敌人为了能够守住川西平原,更是给当时四川的大军阀刘湘下达了阻击红军的死命令。而刘湘同样为了保住地盘,在红四方面军即将攻来之前,确实也是做了许多积极的准备。
红军剧照
据记载,当时刘湘为了打赢这一仗可谓是集结了重兵。光是在名山、夹门关、太和场和石碑岗等地,就集结了他手下几乎所有的主力,连同当地的敌军其总数竟是达到了80多个团的兵力。
而正是在敌人严阵以待的这种形势之下,红四方面军仍旧是在1935年11月13号日时,集中了一共15个团的兵力,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而且,第二天(也就是11月14号)就占领了朱家场与太和场,并于16号一鼓作气攻下了百丈镇这一要地。然而,接下来的红四方面军的攻势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张国焘
虽说,直到下午4点我军已经攻下了黑竹和治安场等几处要地。但是,在面对敌人优势兵力阻击的时候,同样也是吃了不少苦头。
当战役打到19号的时候,敌人10几个旅的反扑在当天的破晓时分再次袭来。他们在飞机和炮火支援的掩护之下,从北三面向红军在百丈地区以外的阵地展开攻势。这一战打的可谓是极其的惨烈,红军指战员们顶着疲惫和严寒,指挥部队以山谷和松林等地形为依托,跟敌人的优势兵力再一次浴血大战。
红军剧照
据统计,这一战一连打了整整7天,战后敌人虽伤亡约15000多人,但是红军的伤亡也有近万人之多。并且,这一战之后红军由于主力受损和主阵地丢失的缘故。整个红四方面军在21号时,只能暂且选择撤出百丈地区。
红军剧照
战后统计:看看这战损比,你就明白有多激烈了!
据统计,这次战役历时18天(可以说是昼夜不停,一直在交战)。总共歼灭敌人4万多人,击落敌机2架,还打残了敌人的1个炮兵旅。可即便是有着这样耀眼的战绩,但事实上这次的“百丈战役”也确实是的一场败仗。
红军剧照
而且,这一战还给红军带来了许多后续的影响。以至于到1936年2月时,早已撤出百丈地区的红军又被迫再次后撤。并且,原先南下的红军人马也由当初的8万之众锐减到只剩下4万多人。至此,红军的南下行动彻底宣告失败。
红军剧照
战后分析:一人之过,还是骄兵必败?
关于百丈关战役的这次失败,以往许多人一直都认为全赖张国焘一个人。当然,张国焘的确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我们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任何一场战役的失败绝不会仅仅是一个人就能造成的(其中,必然还有许多细节性的关键所在)。
红军剧照
正如《历史的回顾》一书中所分析的那样:“我军百丈决战的失利,首先是在于对敌人死保川西平原的决心,以及敌人的整体作战能力估计不足;其次是我军高度集中的兵力不够;再加上战场选择的失当等。”
红军剧照
因此,我们并不能把此战失败的原因,全部推到张国焘一个人身上(当然,他的确得负主要责任)。而事实也证明,自古以来打仗的大忌就是轻敌。正如上述分析中所说,类似这一系列“估计不足”、“兵力不够”的现象,谁又能说这不是一次骄兵必败的典型战例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