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记叙网 > 杂谈 > >正文

​赵君陶在城厢

摘要赵君陶在城厢 赵君陶 又叫赵郁仙,1902年出生于四川省酉阳县(今属重庆市)龙潭镇。1919年“五四”运动后,她受哥哥赵世炎(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影响,参加并发动组织进步学...

赵君陶在城厢

赵君陶

又叫赵郁仙,1902年出生于四川省酉阳县(今属重庆市)龙潭镇。1919年“五四”运动后,她受哥哥赵世炎(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影响,参加并发动组织进步学生运动。1925年,赵君陶在上海大学学习时,结识了党的早期革命活动家李硕勋,后来两人结为夫妻。1926年,赵君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来到武汉,任湖北妇女协会宣传部长。1931年,李硕勋在海南岛牺牲后,她便去了香港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2年夏,赵君陶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带着4岁的儿子李鹏,1岁的女儿李琼离开上海来到成都,住在西御街113号她二哥赵世珏的家里,以教师的身份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36年秋天,赵君陶经地下党员姜玉芝介绍,带着儿女来到金堂县立中学(城厢中学前身)女生部任训育主任兼上历史、地理课。来到学校,赵君陶在上课和平时言行中,表现出先进的思想。她主张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刊,更加广泛地吸取新鲜知识。当时学校的女生们,很少有人看报关心国家大事,大多数人的思想闭塞。面对这样的情况,赵君陶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学生们讲解时事,痛述国难深重,应奋起救亡的道理。在教学中,赵君陶有自己的新方法,她注重启发学生去独立思考,并要求学生作笔记,从不搞填鸭式的照本宣科,因而对学生有一种特有的吸引力。

赵君陶推荐学生阅读由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大众生活》等进步刊物,让学生们从中了解华北危急的形势和平、津、沪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大大开阔了学生们的思想境界。在赵君陶的指导下,学生们自发组织了宣传队,每逢城厢镇的赶场天,宣传队的学生们就利用中午放学时间,拿着小旗到茶馆里去讲演、唱歌,介绍当时华北的危急形势,号召同胞们团结起来,抵制日货,打日本救中国。青年学生的激情宣传,在当时城厢镇掀起了一股抗日热潮。

1937年夏天,赵君陶发现学生中有人加入了青年党(又叫国家主义派),她便在周会上作了题为《重新评定一切价值》的演讲,既讲了辩证唯物史观,又批判了青年党纲领的谬误,还引证了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号召踢开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帐簿,救救孩子,救救青年。赵君陶的演讲观点新颖又富有哲理,很有启发和鼓动性。加入青年党的学生听了后,纷纷声明退出青年党。这在当时,是很有影响的大事。

赵君陶学生写的回忆录

同年秋天,赵君陶被思想保守的校长解聘,离开城厢镇回到成都。这以后,她又在成都参加文化界的抗日救亡运动。赵君陶虽然离开了金堂县立中学,但她在学校播下的革命火种并未熄灭,同学们到街上和附近的乡镇继续讲演、贴标语、贴漫画,在校内排演她临走时留下抗日话剧——《沙场志士》。后来,经赵君陶教导启发的进步学生陈敏玉、李希容、傅淑权等辗转奔赴延安参加革命。

文:邹世进整理

图:邹世进、网络

编辑:沈婷婷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