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记叙网 > 杂谈 > >正文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是怎么回事(窦尔敦为什么盗御马)

摘要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是怎么回事(窦尔敦为什么盗御马) 《唱脸谱》正文第一句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那大家有没有想过,窦尔敦究竟是何人物,为什么要盗御...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是怎么回事(窦尔敦为什么盗御马)

>《唱脸谱》正文第一句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那大家有没有想过,窦尔敦究竟是何人物,为什么要盗御马,为什么在京剧中的形象是蓝脸呢?

京剧中,《盗御马》又名《坐寨盗马》正名叫做《连环套》,是一出京剧净角的传统剧目。

故事出自清代小说《施公案》第三九八回《避火炮偷渡后山河 盗御马三进连环套》,讲述的是绿林好汉窦尔敦和黄三太、黄天霸之间的仇怨。

但在历史上,窦尔敦又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邮票上的窦尔敦形象

历史上的窦尔敦究竟是什么样的

无论是在《盗御马》这样的戏曲中,还是在《施公案》这样的文学作品中,窦尔敦都是一个大盗,是一个江湖草莽,绿林好汉。

这种形象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杜撰,与窦尔敦真实的历史形象有极大地不同。

在清朝的正史中并没有窦尔敦这个人物。当然,也许是因为,作为一个强盗也好,起义军也罢,分量不够,不值得后来人将他写入正史。

窦尔敦这个人物,存在于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即使在这些文学作品当中,窦尔敦的形象也有极大差别,甚至截然不同。

主要有这么两个形象。

一个,就是大盗贼的形象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对窦尔敦有颇多记载,不过,《阅微笔记》是志怪小说,其记载有多少可信性也值得商榷。

《阅微笔记》中说,窦尔敦,原名二东,其兄为大东,至于尔敦之名,则是“音之转而”,也就是二东和尔敦读音相近,人们叫着叫着就成了尔敦了。

《阅微笔记》说窦尔敦是献县巨盗,后世笔记如《清稗类钞》和《蝶阶外史》依此说。

但《清稗类钞》是一部笔记集,《蝶阶外史》是一部小说集,又有多少可信性呢?相比之下,《献县志》的可靠性算是比较高的了。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在这些记载中,窦尔敦技艺超群、功夫了得,不管是夜入人家、沿途抢劫,还是躲避官兵追捕,都无人能制。同样,窦尔敦“盗亦有道”,义气为先,多次帮助他人且不求回报。

当然,作为大盗,肯定也是坏事做尽的人物,不管是在《阅微笔记》中,还是《清稗类钞》中,都有窦尔敦盗劫奸淫妇女之事。

所谓“尔敦每于半夜入人家,持刀直奔寝室,老少妇女,俱遭奸污。”除此之外,还有对窦尔敦横行于市的记载。

总之,这类记载中,窦尔敦不是个好人物。

另一种,就是行侠仗义的大侠

此说认为,窦尔敦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闯王李自成的部下(也有说是普通百姓的),而窦尔敦从小习武,其师也是李自成手下的军官(也有说是明史可法的将领)。

因此,窦尔敦从小就养成了刚正不阿的性格,致力于除暴安良,反清复明。

关于此形象的记载,有杜凤义的《窦尔敦与窦集屯》,这也是一部小说;钱公来的《辽海小记·红胡子》算是一部散文集。至于《阙名笔记》,也是一部小说。

《阙名笔记》说窦尔敦的反清事业是承自史可法的部将石叟,石叟教授窦尔敦武艺,也传授了反清复明的理念。

后来窦尔敦参加了反对李自成的斗争(这显然与窦尔敦祖父和父亲都是李自成手下的说法截然不同),然后反抗清朝,提出了“力除民间疾苦,为世界铲削不平”的口号。

因为清朝朝廷恨极了窦尔敦,文人就编出了《盗御马》这一出戏来丑化窦尔敦。

显然,这里的说法是,盗御马此事是不存在的,是文人杜撰的。

总而言之,不光是正史没有记载窦尔敦这个人物,甚至野史中都没有提到。窦尔敦此人只存在于小说当中。

因此,历史上究竟有没有这个人物实在是难以考证。

我认为,可能历史上存在这个一个人物,是个侠盗,劫富济贫。此人的名声一传十十传百,就这么传出去了。后来就变成了以讹传讹,甚至是不是叫窦尔敦能不能确定。

一些文人听到这件事,又重新加工,写进了自己的著作里。

但此人造成的影响并不大,仅限于当地,所以史书上没有他的记载,只有《献县志》有所涉及。又因为每个人听到的故事不同,写下的故事自然就有极大地不同。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