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18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最佳答案)
18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18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最佳答案)
天狼星偕日升,Stellarium模拟
阴阳合历
我国的传统历法——“农历”就是其中的代表,农历月以朔日为月首,体现了与月相的关系,设置二十四节气,又反映出太阳的运动。农历中,通常年份,每年设12个朔望月,年长354天左右,闰年设13个朔望月,年长384天左右,平均每19年中设7个闰年。在农历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月相信息,比如俗话说的“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置闰也使得月份与季节没有出现对应混乱的情况,像今年就会出现农历闰二月。农历的相关规范详见国家标准《农历的编算与颁行》(GB/T 33661-2017)(由国内唯一的历书编算机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牵头起草)。
今年农历闰二月(图片来源:紫金山天文台)
总体来说,三种历法各有自己的特点,但无论哪种,其背后都有着科学知识在支撑,这也是三种历法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地区在使用的原因。
二、历法改革——儒略历与格里高利历
公历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历法,由罗马教皇格利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颁行,故其又叫做格里高利历。格里高利历则是在儒略历的基础上改善而来的。
儒略历是由罗马统治者儒略·凯撒于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颁布施行的历法。它以回归年为基本单位,将全年分设为12个月,单数月是大月,长31日,双数月是小月,长为30日,只有2月平年是29日,闰年30日。每年设365日,每四年一闰,闰年366日。儒略历编制好后,儒略·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又从2月减去一日加到8月上使8月变成大月,又把9月、11月改为小月,10月、12月改为大月。
儒略·凯撒半身雕塑(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儒略历作为一种太阳历,其采用的年平均长度为365.25天,但事实上,太阳两次过春分点(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2天,相差了0.0078天。这0.0078天看起来似乎很小,但如果长时间施行,就会造成大约每隔128年会有1天的差距。儒略历从公元325年定春分为3月21日起,在其施行1200多年后的1582年,春分日已提早到了3月11日。
为了解决儒略历先天的不足,格里高利历在儒略历基础上进行了修改。此次修改主要是对儒略历的闰年部分进行修改,将原来4年一闰,改为了每一个可以被4整除的年份都是闰年,但整世纪年必须也能被400整除才置闰年(像1700年、1800年、和1900年都不是闰年,而2000年是闰年)。经过格里高利的修改,每400年比儒略历少3个闰年,算起来年平均长度变为了365.2425,与回归年的实际长度仅有0.0003天的差距,大约连续使用3300多年才会差出一天。
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有意思的是,为了再次将春分日确定在3月21日前后,格里高利历规定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的次日为1582年10月15日星期五,即有10天被删除,但原星期的次序保持不变。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南宋时期的统天历确定的年平均长度(岁实)已经和现今公历的回归年一样,但比公历的行使时间早了三百多年。
修正后的格里高利历较儒略历更加精确,逐渐在西方基督教国家中采纳,后来逐渐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历法。可以说格里高利历取代儒略历是一场关于科学的立法改革,也这是这场改革奠定了我们今天国际通用的历法系统。
从古埃及的天狼星偕日升,到格里高利历取代儒略历,历法的每一次精益求精的改革和发展都体现了人们对天体运行自然之道的尊重和对制定密合天行的历法以服务国民需要的重视。背后隐藏了无数天文学家日以继夜的观测和艰苦卓绝的探索。
来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本账号稿件默认开启
微信
“快捷转载”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他渠道转载请联系 weibo@cashq.ac.cn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