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毒蛇原来这么恐怖
世界十大毒蛇原来这么恐怖
世界上说到毒,当之不让的一定有蛇,让很多人闻之丧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他们到底有多恐怖吧。
第一名(冠军):内陆太攀蛇
内陆太攀蛇,以前叫做内陆盾尖吻蛇,学名细鳞太攀蛇,它还有沙漠猛蛇、内陆泰攀蛇、内陆泰潘蛇、凶猛太攀蛇、大斑蛇等别名。内陆太攀蛇的形体比普通太攀蛇要小,成蛇也仅为2米左右,内陆太攀蛇的头部扁平,略尖,眼睛相对较大。内陆太攀蛇有灰色到黄褐色的鳞片,这些鳞片有时会镶有细黑边。躯干部为褐色或橄榄绿色,腹部为黄白色,而头部则为黑色或有黑色斑纹,毒牙长7.0—13.0毫米。内陆太攀蛇是陆地上最毒的蛇。
第二名(亚军):棕伊澳蛇
澳洲棕伊蛇体长约两公尺。栖息于树林、沙漠, 以蛙、蟾蜍、小哺乳动物为食,卵生,每次产下11-16枚卵;或卵胎生,每次产18-22条幼蛇,日夜均会活动。这是澳洲分部最广的毒蛇。本种在新几内亚南部也曾有发现纪录,但据最近的研究显示,这些蛇有可能是另一个新品种。棕伊澳蛇一旦受到威胁,发动攻击前会先撑平窄窄的颈部皮摺及抬高身体前部。
第三名(季军):太攀蛇
太攀蛇,又名 普通太攀蛇 或 海岸太攀蛇,是一种大型的太攀蛇属成员,亦为澳大利亚最大的毒蛇。分布于 澳大利亚东部及北部沿岸一带,另也出没于 新几内亚的岛屿。根据数个 毒理学报告的实验白鼠 LD50 皮下注射数据,此物种的毒性在陆栖毒蛇中位列第三。这种太攀蛇的蛇咬也造成过100%的临床致死率。其辖下共有两个已确认亚种。
第四名:东部虎蛇
东部虎蛇属眼镜蛇科爬行类动物,产於澳大利亚。其毒液含凝血剂和神经麻痹剂,常使人毙命。向人攻击之前,头和颈部膨胀成扁平状(眼镜蛇的方式)。东部虎蛇为常见种类,澳大利亚南方地区的沼泽地数量极多。体呈多种颜色,一般有褐色和黄色条纹。平均体长1.2公尺。体长约1.3~1.6米。蛇身厚实,头部宽大,身体呈浅暗橘黄色或茶色,并伴有黄绿色、灰色或橘褐色箍环,生于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岛半干旱区域。虎蛇攻击性强,含剧毒液,是致人死亡的主要蛇种栖。
第五名: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别名为过山乌,眼镜蛇科眼镜王蛇属动物,分布于东南亚及印度等地,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中,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是世上体型最长的毒蛇和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其蛇毒和蛇肉具有治疗风湿化解疼痛的作用。眼镜王蛇的体色通常为黑色、米黄色、褐色、灰色等,身上还长有浅黄色的环纹;灰褐色背面,有白色和黑色环带40-54个,也有不具环带的;灰褐色腹面;背鳞边缘黑色;幼体一般长有亮丽的黑色与白色的花纹。
第六名:巨环海蛇
巨环海蛇,体长约两米,毒牙细小,一次分泌的毒液量少。它的右肺几乎占据了身体的右半部分。它可以潜入10丈深的水里,它那象桨一样的尾巴有利于迅速游动到达目的地。主要以鱼类为食,卵生。由于在海里让人防不胜防。
第七名:另一种虎蛇
中名:虎蛇,分布:澳洲,资料:眼镜蛇科爬虫,产於澳大利亚。其毒液含凝血剂和神经麻痹剂,常使人毙命。向人攻击之前,头和颈部膨胀成扁平状(眼镜蛇的方式)。攻击速度快。
第八名:黑虎蛇
黑虎蛇,其毒性能跻身世界最强烈的蛇毒之列。体长约1.2公尺。栖息于沙丘、海滩、草丛等地,以两栖类、鸟类和小哺乳动物为食,胎生。遇到一定不要激怒它,否则你可能等不到急救人员就被毒死。
第九名:南部棘蛇
南部棘蛇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及南部海岸地带,南部棘蛇的头部扁平,呈三角形,身体窄直,全长大约有70至100厘米。普遍的南部棘蛇都呈浅啡色,身上有很多深褐或者黑色的斑纹纵横交错。它们的牙是澳大利亚当地所有毒蛇之中最长的。长相奇特的眼镜蛇科毒蛇,粗短的体形更偏向于蝰蛇,生活习性也于蝰蛇非常相似,卵胎生,捕食蜥蜴和小型哺乳动物。
第十名:西部拟眼镜蛇
西部拟眼镜蛇,是一种分布于澳洲的毒蛇,在世界毒蛇排行榜上排名第十。卵生。栖息于树林、草原、沙漠等地,以小型爬行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善于隐藏,可得当心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