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记叙网 > 杂谈 > >正文

​历史上,辛秋花有哪些故事?

摘要历史上,辛秋花有哪些故事? 辛秋花老师,有名的老调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老调名家。 那个时候自己八岁,我们村有个业余剧团,那个剧团是梆子,我们主要是演现代戏,没...

历史上,辛秋花有哪些故事?

辛秋花老师,有名的老调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老调名家。

那个时候自己八岁,我们村有个业余剧团,那个剧团是梆子,我们主要是演现代戏,没演过这个袍带戏、演的都是《小二黑结婚》、《小女婿》、《祥林嫂》等等,演了不少这个现代戏。这是在十四岁的时候、自己扮演这个《小二黑结婚》里的小芹,在县里头就算是崭露头角、得到了荣获一个全县的冠军,给自己发了一身绒衣,上边写着冠军,自己很激动、很自豪的。1958年,三县合并也成立了个艺校,所以呢就把这个时候、就把自己从三县合并的艺校、调到那时候叫文工团,调到文工团唱梆子,自己一直是唱梆子出身,唱梆子、完了呢,过去排了几个戏,排的是 第一个戏排的是《苦菜花》,第二个戏呢、第一个《苦菜花》在全县 三个县啊开会,就算是、真是打红了,这母亲演的太好了,尤其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掌声不断。保定地区呢,专员、副书记到徐水跟咱们保定地区文化局的局长一块儿到徐水看了河北梆子、那个《苦菜花》,看了之后呢、就把自己给选来了,选上自己了。领导给讲,说老调要进京,排《潘杨讼》、带着《潘杨讼》到北京,给北京人们汇报演出,所以调你们来的任务很重,辛秋花、调你来的任务是什么任务呢、就是叫你里边扮演《潘杨讼》里边的佘太君,要我是、我也没、我只是《苦菜花》是第一个老旦,自己也没演过这个我是,没演过这个也得演,那会儿不是一切服从组织安排、一切服从,党说什么咱就干,行、叫我演这个 演这个吧,我也不会唱老调,那时候挺苦恼还、苦恼自己得一边儿掉眼泪去,因为自己唱梆子挺顺口、也适合自己的嗓子,唱老调自己还不摸门儿、刚唱老调来了,教一句、自己唱一句,教自己一句、自己唱一句。

1959年正式成立建立老调剧团,建立之后就叫老调。原来叫老调梆子,建立之后经过行家建议、别叫老调梆子沾着梆子吧,咱们叫老调,进京了,这样话呢进京的目的、是想在北京给广大观众展示展示、给广大观众看一看、老调是一个什么样的老调,想着在北京给广大群众见见面,老调也走出去,结果呢这个戏呢、这个《潘杨讼》这个戏、剧本写的好,刘谷同志写的这个剧本,非常到位、写的非常好,选的这帮演员非常整齐,各个是个个儿,要文有文、要武有武,所以在北京、拉到了北京,地委书记亲自带队去,到北京之后呢、第一炮在长安大剧院这个戏就打响了,这个戏打响、一下报纸就出来了,登了报纸呢这个、保定老调在北京誉满京城,真是誉满京城了,所以我们那会儿演了十七场、演了三个剧场,长安演了十来场、是中和演了十来场、吉祥演了十来多场,这个时候呢、在北京就红的多了,买票都买不上、真是买不上。所从说老调呢,它红火过真是红火过、因为什么,这个戏在北京打红了之后呢、请了各个行家,行家呢、是梅兰芳、马连良,咱们写作家老舍先生、郭沫若先生、田汉先生,他们都参加了咱们的研讨会,所以当年七月份,我们呢很快就拉到了长春电影制片厂,把《潘杨讼》就搬上了银幕,那个时候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那真是《潘杨讼》出来之后、大街小巷、在保定、在别的城市也是、那个时候商店买东西的有一个小匣子、一个小匣子、小圆孔眼就放我们,整天大街小巷裕华路布满、都唱这,下地的、锄地的、干活的,什么上班的都在唱这个、“你杨家为大宋南征北战”,唱这个老调这个味儿,都唱这个味儿、学自己,“国难当头”,这典型的一个唱段吧。

咱们有个作家叫蔡晨,写那个《忠烈千秋》,刚好我们又进京、又打到了北京,咱们再在北京打一炮、看看打响打不响,这一炮打的更响。这个《忠烈千秋》也是有文有武、四梁八柱,咱们老调特点就是文武带打,人也多、翻跟头的也多,武打也多、唱的也多,所以在北京呢,打那个时候在北京,又是长安大剧院、又在那演出,打红了。打红了那会正好、赶上全国开这个电影导演工作会议,那是全国的导演会议,都看了我们的《忠烈千秋》这出戏,这个西安电影制片厂这个导演呢、这是看完戏以后、他决定要拍我们的这个《忠烈千秋》,他暗暗看了十七场,他暗中看了十七场,他们所有的人都看了一遍吧,就他相中了这个老调,这个调挺好听,所以当年都一块就也十月份就拉到了西安电影制片厂,把《忠烈千秋》又搬上了舞台,这个时候呢老调在全国打响了第二炮,确实打响了第二炮,这个根子扎的更深,这次这个仗打完了之后、这个仗打完了之后、拍完这个电影之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各个市、各市各省我们都走到了,都整个都走了一遍。

所以文化部呢、也给自己颁发了这个国家级传承人这个证,自己感到又沉重又温暖、还觉着呢任务重、任务太重,所以有这个责任把老调传承下去。1984年开始研究这个老调,我自己研究出三出戏的唱腔,因为老调唱腔板式比较单薄 少,所以自己在这个基础上继承发展,继承老师们的前提下、我自己再创再加。这个地方好听,那个地方不好听,博采众长,所以个别的剧种自己都采取,比如说山西梆子啊、评剧啊、黄梅戏的这些东西啊,自己都在把它揉进去,京剧也把它揉进去、我不让你听出来。《岳母刺字》揉了一段京剧、揉了几句京剧,《打龙袍》也揉了几句,《岳母刺字》、《打龙袍》、《郑月娇》,这些本子呢都是两个戏,《岳母刺字》、《打龙袍》这是京剧,把它搬过来呢、演的成老调是我自己,今天自己可以大言不惭的、说一声是我自己努力、研究了这么几出戏的唱腔。自己呢就是为了充实自己、添点食粮,下了这个决心、研究这个唱腔,但是谱谱 自己不会谱,自己呢睡着睡着觉、噔就起来了,比如说自己起来以后、演《打龙袍》里边有一句唱腔,多亏了陈州放粮的小包拯,这是皇上给他儿子说、但是这个唱腔呢、是天津王艳芬她说的西河大鼓,这个唱腔印在自己脑子里,你看这多少年了、自己都印在自己脑子里,好东西吧、自己都挑在我这篮子里头,自己都把它擓着挎着带着,一旦用上的时候丶有用上的,自己就唱着玩,哎、就真用上了。《打龙袍》的时候、多亏了、你比如说京剧,京剧这个《岳母刺字》出师未捷身先死它是念,自己把它改成了唱,出师未捷,就说是宗元帅死了、战场上牺牲了,回来岳飞跟他妈一说、他妈很心酸,还得含着眼泪唱,身先死、所使英雄泪满腮,后尾音是京剧。这句借鉴的那个,起音是京剧、落音是京剧,自己不让观众看出来我唱一块,这一块是京剧,不能这么穿插着,把它揉进去,所以说研究唱腔的时候、举这么两个例子。还有一个,《王佐断臂》乳娘唱调,我想了想 忍又忍,这是一句借鉴梅兰芳的南梆子,看大王,这梅先生唱的南梆子,自己把这半句的起音,一个起音、自己用在了乳娘的上头、《王佐断臂》乳娘的上头,我想了想 我忍又忍,我想了想,自己不往下走了,忍又忍,接着老调了上个起音,就用的这个,举这么几个例子吧。

自己对老调来说呢,自己一是当领导,做出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己谈不上享受,那会都是吃苦,装台都是自己带头装,扛箱因为自己年轻啊、那时候扛箱、自己一堆一堆给他们扛。扛那大箱、自己扛,扛长毯、什么脏活累活自己要、那个年代就得吃苦在前,没有说你这个领导夹着个包在那,钱这一说自己都不懂、也是那个年代谈不上钱、就是为人民服务,怎么服务、服务的好,怎么着服务到位、怎么着带动群众、把这个团带起来带好,你只能戳得住站的住,你只要心里干净、他会拥护你,自己就有这个经验。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