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记叙网 > 杂谈 > >正文

​川军抗战有多血性?父赠子“死字旗”:伤时拭血,死后裹身

摘要川军抗战有多血性?父赠子“死字旗”:伤时拭血,死后裹身 俗话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最后肯定逃不掉死亡的结局,但是可以选择是否有价值。我们在经历日本...

川军抗战有多血性?父赠子“死字旗”:伤时拭血,死后裹身

俗话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最后肯定逃不掉死亡的结局,但是可以选择是否有价值。我们在经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之后,就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无川不成军”,因为在和日寇交战中,端着武器战斗的四川子弟比比皆是。小编曾看到这样一个论点,写的是:在四川随便找个人,然后往上数三代,肯定会有直系血亲出川和日寇交战的。从古代开始,中国就一直有“四川不灭,中国不亡”的说法。纵观各个历史,哪怕中国遭遇多黑暗的时代,四川一直都是“雄起”的。中国近代人民过得并不是多么的好,四川人民为了中国和民族的希望,他们拿起枪毅然选择出川,因为这些四川血性男儿都知道,如果他们不去拯救国家,那么他们的下一代就要饱受战争的折磨。一九三七年,四川成都各个街道贴了这样的告示:如果我们看到老人、妇女和孩子正在被强盗欺凌的时候,我们血性男儿只是在旁边看着吗?那如果杀到我们身上再进行反击的话,还来得及吗?告示中言语都在阐述着日寇有多残暴,激励大家出川抗敌。最后一句则最让人感动,“请认识字的男儿告知不认识的同胞。”四川男儿到底有多血性?他们在抗日战场上有多勇猛?

中国最后的屏障

在抵挡日寇的时候,四川就一直作为我国最后一个抗日屏障,如果日本帝国主义都把四川拿下的话,那么国家灭亡也就近在咫尺了。

古代宋末以来,只要是有外敌侵略,四川绝对是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地方,因为四川男儿都不知道什么叫做“束手无策”。

川军(影视剧)

在宋朝末期的时候,南宋都已经灭国十多年了,四川依旧不放弃、一直在进行抵抗外敌,用自己所有的力量抵挡蒙军五十二年之久。前有冷兵器战争的神迹,钓鱼城将蒙军大汗击毙;后又南宋最后的“骨气”,蒙军攻下凌霄城,守城军民全部战死沙场,没有一个人选择苟且偷生。

面对蒙敌的重骑兵,四川军民不畏牺牲、誓与外敌血战到底,全省到处都是血腥风雨,从一千两百万的人口拼杀到只留下八十多万人,可以说是全省为了抵抗外敌都出动力量。

这等血性、这等精神,毫无疑问是国人的骨气、骄傲,无法不对其产生敬佩!

四川不灭,中国不亡

那个时期的中国军队中,有一支部队被公认称为“最拉胯的部队”,更是称其为杂牌军,我想广大网友看电视剧也能知道,这支部队说的就是川军,但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川军主力军20军26师,一个连的武器部署就只有一挺机关枪和50多支最拉胯的步枪,像卡壳、破旧的情况经常出现,川军兄弟为了可以正常使用,甚至都拿麻绳用力捆着。

川军(影视剧)

川军带头人刘湘称自己军队都是不甚光彩,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小编认为刘湘是觉得自己带着数百万川军抗日,却没有打出相应的表现,对于这样的情况他可能更多的是自责。

但广大网友要知道的是,其余军队说川军是“最拉胯的”其实不是说他战斗力弱,而是在武器弹药方面是最落后的,而川军兄弟依旧靠着这些落后装备在战场表现十分英勇。

所谓的骨气、血性,四川很明显地体现出来了,在国家危机的时候,四川军民用自己的鲜血告诉世人,坚守住汉家、四川男儿最后的硬气。

四川军民和所有省的人都一样,大家都喜欢过着踏实平稳的生活,但是当面临外敌侵略、民族危机的时候,四川人就会十分英勇。当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机的时候,四川人民从古至今,都有着一股与生俱来拼尽最后一滴血的血性,所以才会有“四川不灭,中国不亡”的观点。

中国在把日本鬼子赶出去后,就曾对四川军人和百姓表示过感谢,同时四川也是最重要的后方基地,为了民族复兴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不管在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中,四川人民所贡献和牺牲的,无疑是最大的。

川军兄弟

无川不成军

在三国时代,蜀国就由于自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占据一方水土。日寇侵略中国的时候,也正是因为地势险峻,四川省才没有遭到日寇的侵略。四川虽然没受到日寇的烧杀抢掠,但是四川人民并没有因此感到幸运,在国家危难之际,血性男儿选择出川,和兄弟省份一起抵抗外敌。

三百四十万川军投入战场,川军兄弟只往最凶险的地方奔赴,全国各地都有川军的身影,川军也几乎参加了几乎所有的会战,光着脚拿着土枪土炮对抗全副武装的日寇。川军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川军能打和无川不成军”的名号,四川伤亡人数位列全国第一。

在和日本鬼子交手的时候,国民革命军部队就伤亡了三百二十六万,其中就有六十四万川军,几乎十个牺牲的战士就有两个或者三个是川军兄弟。当时四川男儿参加抗日部队的人数占据全国参军人数的五分之一以上,同时四川一个省就供应了抵抗日寇时所需要钱粮的三分之一。

可以说四川男儿主外,剩下的人主内。川军出川抵抗日寇,剩下的人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有物的出物。

川军出川

那个时代中国每个省都并不好过,然而四川却捐出了全国捐钱捐物的最高记录,而且还没有将捐的金银首饰、布鞋和衣服算进去。

让人最动容的是,在四川进行募捐活动的时候,有一群伤病互相支撑着将自己的钱捐上去,就连乞丐都将自己的全部家当都捐出去。在募捐活动周围的人都无不哭成一片,这样的场景是四川普通人民为了拯救国家和民族的体现,在这样的背后是无数四川人民的对抗战胜利的期望,也是中华民族流下的鲜血,这样的历史四川人绝对不能忘记、所有中国人更加不能忘记、后辈青年更加不能忘记。

川军兄弟英勇无畏

一九三七年淞沪会战爆发,在四川驻守的刘湘军队接到老蒋当局的命令,携兵出川抵抗日寇。当时小日本一共投入了多达二十多万规模的兵力进入上海,各种飞机大炮都不缺席,后勤补给、装备弹药更是源源不断。

日本帝国主义准备充足、来势汹汹,国民政府部队抵挡不住开始往后撤退,但是此时的川军却一股脑地向东推进。川军虽然没有重武器,物资补给也不够完善,甚至连医疗队都没有,但是让人敬佩的是川军是唯一一个还在奔赴战场的部队。

百姓欢送出川川军

等到川军兄弟奔赴到上海之后,大部分领地已经被日寇占领。日本帝国主义军队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对我军阵地发起猛烈攻击,国军第20军战士死守不后退,激战整整十三天,最后直到官兵全部战死沙场,才守住防御阵地。

川军兄弟死守防御阵线的第三团,李宗仁和白崇禧指挥战斗。在顿悟寺坚守这一战役中,川军军官连带战士多达一万人牺牲。

等到支援部队赶来继续坚守的时候,川军兄弟已经几乎全军覆没,全部都在和日寇的交战中牺牲。

在整个淞沪会战中,川军兄弟可能存在感不是很足,但论打仗绝对是最雄起的。战斗结束后,川军也得到了国民政府的高度赞扬,老蒋当局也承诺会第一时间补充战士,还说要将最好的武器先发给川军兄弟。

然而老蒋一向表里不一,川军等到最后都没有收到国民政府发放的物资、补给和装备,川军兄弟们依旧是衣单食薄,用的也是最老式的武器。

出川兄弟

而且每个川军兄弟的子弹也就只有30多发、手榴弹3个,很多川军部队都没有近战厮杀的大刀,和日寇近战的时候也就是拿步枪砸击,更别说重武器,也就寥寥几个旅队拥有。

川军二十军尽管如此依旧和日寇发疯似的厮杀,更别说二十二军历经千辛万险,行军数千公里奔赴到山西太原,部队还没有休整,就又要奔赴到娘子关和日寇继续作战。

川军兄弟和日寇交锋后,死守防御阵线的41军也就只有一挺机枪。川军兄弟们打光子弹就和日寇近战厮杀,激战一个昼夜,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娘子关也在日寇的强力火炮轰击下,最终被日本帝国主义攻克。

娘子关失守后,川军22集团军又急速行军至太原,最后在临汾洪洞集结的时候才发现,部队已经损失极为惨重,更是连一个完整建制都没有存在了。

世人只知台儿庄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是却不知道如果没有川军兄弟在藤县的死守,台儿庄战役如何会取得大胜?

死字旗

川军部队王铭章部收到指示死守藤县一带,为国民政府军队李宗仁在台儿庄一带,部署作战部队赢得了充足的时间,所以之后才会有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王铭章也在死守藤县一战中壮烈牺牲,后被老蒋当局追封为“陆军上将”。

当时日军如果想要进入台儿庄一带,首先就要经过藤县。一九三八年,日本帝国主义携兵一万多人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朝着藤县我军的防御阵地进行疯狂冲锋,川军和日寇激战数个回合,日寇对川军坚守的阵地无可奈何。

但是日寇却从侧翼合围藤县,在防御阵线负责防守的川军部队也就处于两面夹击的情况,藤县此时已经岌岌可危。

日寇依旧使用自己打仗的老方法,集结数门火炮对准藤县城发起轰击,大批日寇瞬间涌入城内,川军112师见状拼死抵挡敌人冲锋,在多次反复抢夺下,日本鬼子损失惨重无奈选择撤离。

但是此时川军兄弟面对的是,防御工事被炸毁,而且现在在构造也没有时间,川军兄弟也就只能将同胞的尸体垒在一起,当成“最坚固”的防御工事,枪支武器就架在战友的尸体上。

伤时拭血,死后裹身

随后日本帝国主义部队又再次炮轰藤县,想要一鼓作气拿下我军防御阵地,但是日寇一进入藤县遇到的就是川军拿着刺刀朝他们冲来,所守阵地一寸都没让日寇拿下。但是藤县外围防御阵线被日寇攻克,藤县因此也被团团包围,而且李宗仁支援的部队也被日本部队拦截,始终突破不了日寇的防线,此时的藤县就成为日本帝国主义部队的掌中之物。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速战速决,开始出动飞机火炮对藤县进行无差别轰炸,整个城内瞬间沦为硝烟,川军兄弟依旧和进入城内的日寇进行厮杀。

最后川军22集团军王铭章将军看到自己无力再战日寇,而且自己也身负重伤,为了不让敌军抓捕自己,选择拿枪自尽殉国,所有受伤的川军兄弟要不和敌人厮杀到最后一刻,要么就是拉响手榴弹带走多于自己的日寇。

川军兄弟在坚守藤县这一场战役中,死守一天半之久,牺牲战士五千多名,最后撤离成功的也就剩下五百多人,重创敌军四千多人。

川军兄弟在人数不占优、武器劣势的情况下,却可以打出这样的傲人战绩,他们为什么这样有血性?

死字旗(影视剧)

毋庸置疑川军兄弟是依靠军人的信念、对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希望,还有四川百姓对他们的期望。

川军兄弟其实以前都是军阀势力下的部队,可以说之前是互相争地盘,但是自从发出抗日宣告之后,大家都神奇般地团结一致,一起将抵抗日寇作为共同的责任。这些之前还在想怎样壮大自己实力的军阀势力坐在一起,不是商讨怎么扩大自己的利益,而是只为了一件事“出川打鬼子”。

四川军阀之一刘湘带着其他川军将领奔赴南京进行会议,在出行前多达有一万多百姓送行。川军将领也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多百姓为自己送行,显而易见在四川人民心里,民族和国家的存亡问题,不是个人利益或者军阀势力所能耽搁的。

随后在南京举行会议时,川军代表没有什么过多的话语,也没有提出什么条件,仅仅说了几个数字,“四川省军队可以出川三十万,兵源可供五百万,粮食可以共计上千万石”,这些话毫无疑问体现出四川全体人民对抵抗外敌的决心。

川军兄弟出川的时候,有数万百姓聚集在一起为川军送行。就连四川省有名的军阀,不主张作战的将领唐式遵都把自己的大部分资产捐给川军,还说“不灭日寇永不回川”的口号。

刘湘作为川军部队的先锋头目,在和日寇交战的途中不幸因病去世。他在临死前的遗言都曾说道:“和日寇的斗志进行到底,日寇一天不离开中国,川军一天都不会回川”。

川军

“死字旗”伤时拭血,死后裹身

在四川成都市一个军事博物馆里,有一面旗子却显得格外的出众,他中间竟然是一个大大的“死”字。

这个“死字旗”是当时一名百姓送给自己儿子的,这名战士名字叫王建堂,本来是一个教师,但是弃笔投戎参加部队出川抗日。

王建堂的父亲已经年迈走不动路,没有办法亲自给儿子送行,于是就写下这个“死字旗”鼓励自己儿子上战场杀倭寇。

其中的内容大概意思是,现在民族和国家生死存亡时刻,倭寇横行霸道,本来自己应该也去抗日的,但是自己年岁已高,好在自己有子嗣,毛遂自荐出川杀敌,现如今赠予儿子一面旗帜,受伤的时候擦血,战死就把身体裹起来。

最让人感动的就是“我不愿你在我人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份上尽忠”。这位老先生可以将自己的儿子送到战场,还为他赠予“死字旗”,只是为了让他安心上战场杀倭寇。对于这位四川老农来说,他的儿子很重要,但是在国家和民族面前,他必须有所作为,这是何等的血性?这又是何等的高尚情怀?

也就是在这个“死字旗”的激励下,四川整个兄弟们上战场杀倭寇的情绪异常高昂。王建堂也没有辜负父亲和父老乡亲的期望,他参加了各个大型会战,接连获得各个大大小小的战功,真正落实了“伤时拭血,死后裹身”的决心。

倭寇不除,永不回川

在和日寇交战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一架我军教练战机一往无前,面对三十二架倭寇轰炸机对四川来犯,他依旧选择1VS32发起攻击,大家最后在这名教练的日记中发现,“我的学生全部都牺牲,此刻轮到我这个老师和这些日寇拼命了。”

这位教练如何能做到1VS32,又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他?毫无疑问这是四川男儿的骨气血性,只要我在那就只能从我的尸体上垮过去!

川军兄弟

在台儿庄战役中,国民政府军队将领李宗仁,将坚守城池的任务交给西北军。西北军和日寇激战三天,马上就要抵挡不住,西北军将领孙连仲都失声痛哭跟李宗仁说道:“给川军第二集团军留点种子吧!”最后西北军却全部战死沙场,没有一人苟且偷生。

在枣宜战役中,川军部队依旧还是主力,将倭寇消灭四万人之后,已然有二十多万川军兄弟伤亡。

“一寸山河一寸金,一寸山河百战功”,出川抵抗倭寇的6个中将里,就有4个人壮烈牺牲在战场。而且首批出川抗敌的四百多名团级将领也几乎全部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甚至首先带兵出川抵抗日寇的刘湘,也因为得病不幸去世。

“倭寇一天不滚出中国,川军就一天都不回四川,十万壮丁就是十万个兵”,为了国家、民族和自己的使命,川军兄弟没有选择,他们必须将重重困难披荆斩棘,燃烧自己的生命变成中国民族抗日战线的一个个希望。

四川不灭,中国不亡

望大家牢记历史

诚然现在中国现在变得强大了,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在网络时代兴起的时代中,很大部分青年喜欢自由和外国文化。前有“日本风情街”,后有“某高校老师对于南京大屠杀予以质疑”,现在很多青年被国外文化入侵,却不知中国传统精神胜他们百倍、千倍、万倍!

抵抗日寇的不仅有川军,也有湘军、粤军等等,来自各个地方的青年参加抗日。川军确实英勇、血性,但全国人民都和川军一样血性,为了拯救国家和民族,他们将自己的生命抛之脑后。

我们这些革命先辈当时可能都在想着,自己打完这一仗,后辈们就不用打仗了。川军兄弟想为了中国昂扬不灭,想让中华儿女真正站起来,他们想让全国人民乃至后辈过上和平稳定的日子。

小编曾看到一句话“今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生种花家”,从近代开始,我国受到的磨难一直接踵而来,但是中华民族却接连打破重重困难。无论是抵抗外敌,还是解放战争,更或者是如今的疫情,对于我泱泱大国来说,都是一定会打破的。

“少年强则国强”,时代一直在发展,历史也在逐渐地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如今能做的就是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致敬川军!致敬抗日英雄!感谢党和国家!

视频链接:川军抗战有多血性?父赠子“死字旗”:伤时拭血,死后裹身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