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同虚设的意思是什么
形同虚设的意思是什么
【0】解题:无精打采。
网络词典:汉语成语,拼音是wú jīng dǎ cǎi,意思是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亦作没精打采。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小红待要过去,又不敢过去,只得悄悄向潇湘馆取了喷壶而回,无精打采,自向房内躺着。”其中的“采”,指的是神色,精神。
无精打采的形象描述-葛优躺
仔细分辨“无精打采”这个词语,它应该是一个前后相继的递进式结构:“无精→打采”,因为没有精力,所以提不起精神来。“葛优躺”十分形象地展示了何谓“无精打采”。
精力与精神,历来就是不应该被视为同一内容、意思的两个词语。“精力”一般指人自身的能量供给状态;“精神”一般指人的精神状态。
精力一般是一种客观的生理状态,而精神在脑力的生理状态基础上更多体现为主观的意识状态。
霸王伫立乌江畔,前有天险,后有追兵,虽然吃过马肉饮过烈酒,浑身充满了丝丝爆裂、无处施展的澎湃力量,可是内心却充满了苍凉与绝望——想当年在江东子弟的拥戴下西渡乌江,雄心一统天下,不曾想忽忽经年,却兵败如山倒,穷途末路竟又回到当年起事出发之地,实在无颜见江东父老,也罢,天欲亡我,一切都是项籍之罪,就让我披发掩面,自刎而亡,生死茫茫皆不见罢!
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项羽还是那个项羽,还是能够“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只不过,时间站到了刘邦那一边,他也丧失了继续鏖战的“精神”——如果他还有一些时间,如果此时他还有一些决不放弃的精神,或许,历史就会在某种程度上被有所改写。只是,那都是“如果”。
在时间管理上,我们已经统一了认识:时间是无法管理的,管理时间就只能管理自己;自己也是无法管理的,管理自己就只能管理自己所从事及开展的事件——看似已经落到了“可执行”的层面。但是,如果我总是处在“无精打采”的状态,我又将如何有效地面对这些需要我解决、完成的事件呢?若总是处在“无精打采”的状态,时间又能产生什么价值与意义呢?
是为提问,是为问题。
【1】心与力之辩证关系。
人人应该都明白“无力应战”与“无心恋战”之间的区别,前者是有心无力,后者是有力无心。真正要“应战”那就必须“心力皆具”,而不能“心力交瘁”。
没有人去研究过在现实中,究竟是“心多”还是“力多”;有人说,人的本性是贪得无厌的,因此,应该总是处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于是有人唱反调:什么心有余而力不足呢,人都是急功近利的,往往自己真正的力量发挥不到十之其一,就期望得到超值回报,明明就是“力有余而心不足”。孰是孰非呢?
心与力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于:心须认知力的价值与内在规律,亦须认知自身的价值与内在规律,然后以心之力(智慧)引导身之力(能量与能力),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简单将心与力割裂、对立对于解决真正存在的问题毫无帮助。
在时间管理的实践中,心力不及之处,身力亦将无所作为——没有精神与精力支撑的时间,只能被浪费。
【2】时间管理的危机。
为什么要谈时间管理呢?因为人们普遍面临“时间荒”的危机。
“时间荒”是什么?从前述定义的时间管理出发考虑,那就是一个人所面对的事件超出了他的能力范畴,因此,这些事件产生堆积,无法得到有效地解决。
可以简单认为,“时间荒”就是“时间不够用”。
时间荒
比如说,一个人每天上班工作时间是8小时,因为各种原因(被动地赶工,主动地挣加班费,中性的业务模式或性质等),他每天都必须加班,于是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他的“亲子时间”不够用;于是他决定把工作带回家,等到孩子入睡之后再加班,这样可以保证“亲子时间”,然而时间实在是太晚了,他坐在办公桌前,没几分钟就昏昏欲睡,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他虽然一再给自己鼓劲加油,以期振奋精神,可是结果还是完全无法完成加班的任务,他的“工作时间”又不够了。
在这个案例中,如果他的精力与精神都很旺盛,完全可以不睡觉,或者可以大幅度压缩睡眠而无须担心健康及精力受影响并且能保持高效,那么他也就不再受困于“时间荒”了。
这个案例还说明了一个事实:在时间管理的范畴里,精力是第一位的,精神是第二位的——没有了绝对的精力,精神的加成作用几乎无法发挥作用。
道理是很简单的,我们研究睡眠就知道,当人体精力不济,准备进入睡眠状态以恢复精力的时候,人体内的腺体松果体分泌褪黑素,让人逐步进入到睡眠状态——仅仅凭借意志力与身体里发生的生化反应做斗争,显然是缺乏科学认知能力与正确应对手段的。我们传统的很多观念都是在科学不够昌明的时代通过相对简陋的实证方法摸索出来的,然后赋予某种泛道德化的概念——比如谈到学习,言必称勤奋、刻苦、努力,可这些抽象的教条远不如古代的一些实例给人们更多有效的启迪:头悬梁、锥刺股,这就是很好地对抗褪黑素的物理方法;另外,近代以来,人们经常性的使用茶水、咖啡等饮品来对抗身体的疲劳,一方面是及时补充身体的能量,另一方面亦是使用化学物质进入人体以对抗相应的人体荷尔蒙,使它们发生生化反应,以保持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
时间管理的根本危机就在于:人们面临“时间荒”——人们没有足够的精力与精神进一步充分利用或者利用更多的时间。
【3】无精打采-时间形同虚设。
几乎所有面临“时间管理危机”、“时间荒”的人,都存在“精力管理”的问题。
也就是说,表面上看来他存在着“时间荒”的问题,可揭开问题验证细节,就会发现很多时间因为他的精力不济,而无法达到足够有效的使用,甚至被无效地消磨了——存在大量的“时间浪费”问题。
“时间浪费”,用另外一句话来转述,那就是“入宝山空手而回”,眼看着无比宝贵的时光“逝者如斯夫”,却无能为力,束手无策,不能有所作为。
为什么一个人会面临“精力匮乏”的问题呢?
【第一,价值观偏颇:“精力充沛”不是优先级目标】
若一个人长期“精力匮乏”,我以为首先跟他的“价值观体系”有着直接相关——价值观不是几个字,一句话,而是一个“体系”:我们在面对每一个问题时,都有对应的价值观(环境及教育教会我们的,我们通过学习自己选择)帮助我们进行分析、判断与决策;这些众多问题的价值观,构成了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体系”。
自相矛盾的价值观
一个人长期“精力匮乏”,也就意味着在他的价值观体系中,“精力充沛”并非一个优先级很高的目标:他宁可疲于奔命,宁可疲惫不堪、无能为力地深陷于各种无法完成的事件冲突之中,也不愿意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改善自己的精力状况。
【第二,方法论欠缺:不了解影响个人精力的各关键因素与针对性改善方法】
与个人精力状态(充沛度、持久度)相关的三大客观因素为:睡眠、饮食和运动;另外个人的情绪运作模式是影响个人精力状态的主观因素。
◆睡眠是首要因素,睡眠是否充足不仅仅与精力的恢复程度直接相连,还意味着人体的神经系统是否能正常工作;缺少睡眠人体会产生神经功能失调,从而陷入精力消耗过大、过快、容易疲劳的恶性循环。
◆饮食直接为精力提供物质能量。但是饮食本身所携带能量转化成为人体能量之前是需要耗费人体能量的——部分人在极度疲劳之后补充能量过激会产生能量供应障碍的应激反应(比如低血糖或者忽然晕厥),即已证明这种问题;而过量的饮食及能量摄入,也会造成人体正常的生理平衡被打破、负荷过重而导致精力不济——肥胖人士普遍面临的容易疲劳问题就是证明。
◆运动通过主动地提升人体及意志的耐受力,从而使运动者普遍拥有更好的精力状态表现,这个不需赘述。
◆而关于情绪运作模式,可能很多读者就有所不甚了解了。
首先,人脑消耗了人体相当部分的能量,多达30%以上,并且这部分能量必须以葡萄糖的形式才能被脑部代谢。
人脑的三重结构
其次,人脑自内向外有三层结构,其中脑干部分称为鳄鱼脑,是主管直觉的;中间部分称为猴脑,是主管情绪的;最外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脑皮层,称为人脑,主管理智。这三层脑在不同情况下会被分别激活——激活过程通常不能为人自觉感知;某层脑被激活,这层脑就主导人的意识与行为,这层脑也就消耗了最多的脑部能量。一个很容易情绪激动的人,从脑部结构来看,就是情绪脑是很容易被激活的——在三层脑部结构中,正常状态下理智脑的能量消耗最多,情绪脑次之,直觉脑最少;但是情绪脑在启动之后,对能量的消耗速度是最快的——很多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很快就大汗淋漓、精疲力竭。为什么总说“心宽体胖”呢?如果注意观察,那些容易情绪激动的人们,通常都会是身体偏于瘦削的。
人体是一部构造极为合理、精密的机器,有着其内在的运行逻辑——只要倾听它的要求、遵循它的规则,一个人是可以保持相对充分及足够精力的——这些精力足以满足人们在睡眠之外的每天大约十六个小时内从事各种各样的学习与实践工作。
时间的黑洞
可是,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稍稍内省一下自己的生活状况,略微观察一下周遭人们的生活状况——我们会感到十分震撼的,似乎没有人不在以上提到的四个方面-睡眠、饮食、运动与情绪管理上存在问题,甚至是十分严重的问题,比如晚睡、抽烟喝酒、暴饮暴食、无节制的娱乐、严重缺乏运动、不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等等。其实根本无需探讨,但凡是有这些不良习惯中的一种、几种或全部的人们——他们的生活中一定存在因为精力不济而导致的“时间黑洞”。“时间黑洞”这个词十分准确,在这些时间内,你将注定无所事事、一事无成,因为你完全没有可以掌控这些时间的精力。
【4】做对的事,时间就在那,不会随意流走。
存在即是合理的。
人们在时间面前似乎总是十分渺小的。但是打败自己的往往不是时间,只是我们自己而已。
自己是最大的敌人
上天赐予了我们一生不到三万天,每天24小时——人人都说不够用,可是其中消磨、荒废了多少呢?!
对着时间,无精打采——可能就是时间对人生最大的嘲讽吧!
P.s.部分图片引自网络,若发现侵权,请联络作者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