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记叙网 > 杂谈 > >正文

​首都国医名师李乾构,首创中医胃肠病学,擅治胃肠方面的疑难杂症

摘要首都国医名师李乾构,首创中医胃肠病学,擅治胃肠方面的疑难杂症 李乾构,第三届“首都国医名师”,中国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李教授在中医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特别是在...

首都国医名师李乾构,首创中医胃肠病学,擅治胃肠方面的疑难杂症

李乾构,第三届“首都国医名师”,中国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李教授在中医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特别是在胃肠病的治疗方面研究非常深厚,擅长治疗各种疑难胃肠病,首创中医胃肠学,为中医现代化作出了杰出贡献。

李乾构1937年出生于江西吉安,3岁时父亲因肺痨去世,家境一落千丈,非常贫困。李乾构12岁时才在新中国的关心下入学,并且依靠奖学金读完了高中,后来以优异成绩考入广州中医药大学。

大学毕业后,李乾构分配到了当地中医医院的内科工作,由于医术精湛,后来调入北京中医院消化内科工作。李乾构在中医胃肠领域潜心研究了30多年,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名满医学界的中医名家。

李乾构教授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中医学术思想。他认为,脾胃纳运失调是引起胃肠病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导致脾胃纳运失调的根本原因就是人体的脾胃气虚。胃病一般以脾胃气虚者居多;便秘等肠道疾病一般以脾虚肠燥为主;腹泻以脾虚湿困为主要因素。而肝胆产生病变一般以脾土受损首当其冲。

李教授认为,中医“脾”的功能与西医有很大的区别,中医的脾包括了消化、血液、循环和免疫等多个系统的多种功能。在中医里,“脾”是脾胃学说最为核心的部分之一。经过长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形成独具特色的“调脾十五法”,成为其中医胃肠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

在脾胃病的治疗上,李教授喜用参类、术类、芪类和草类等药物,而且健脾益胃多用甘类药物,在临床中收获了非常显著的疗效。

有一次,李教授接诊了一位萎缩性胃炎患者。该患者年仅40岁,患萎缩性胃炎3年,骨瘦如柴,食少纳差,全身多个器官功能下降,形如八十老人。萎缩性胃炎在医学界是有名的难治疾病,西医一般没有什么办法,中医也少有医生能够治疗。3年来,该患者四处求医,从乡镇医院到市级医院,再到省级医院,都没有收到好的疗效,身体一天天瘦下去,于是在家人的支持下到首都来求医。

李老经过仔细诊断,认为患者的主要问题不在胃,而在脾。于是先专注于患者脾脏功能调理,再治疗胃部方面的问题。服药15天后,患者的食欲明显改善,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于是复诊,持续服药半年后,患者重获新生,所有症状全部消失。

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李教授专心总结自己在治疗胃肠病方面的经验,编写了《中医胃肠病学》一书。

注:图片来自网络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