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记叙网 > 杂谈 > >正文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始末……

摘要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始末……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再一次战争中被吴王夫差打败,带领五千兵马逃亡,但还是被吴军围了个水泄不通,于是越王向吴王屈辱求和,在吴王的威逼之下,勾践...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始末……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再一次战争中被吴王夫差打败,带领五千兵马逃亡,但还是被吴军围了个水泄不通,于是越王向吴王屈辱求和,在吴王的威逼之下,勾践到吴国宫殿中服了三年苦役,勾践被释放回国之后,为的报仇雪耻,奋发图强,他睡觉躺在硬柴上,坐卧饮食都要尝一下苦胆,告诉自己不能忘记国家破亡的痛楚,激励自己的勇气和斗志,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和不懈努力,他最终战胜了吴国,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典故卧薪尝胆的来历。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表达刻苦自缢,奋发向上的决心。然而,关于越王勾践是否真的曾经卧薪尝胆却是众说纷云。有的说,他从来没有卧薪尝胆过。有的说,他卧薪而没有尝胆。难道这个流传千古,帝王奋发图强的典故,竟然是个欲盖弥彰的大谎吗?

越王勾践剧照

左转和国语是现存最早的记载吴越争霸和勾践事迹的历史典籍,但这两本史籍并没有讲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行为。到了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曾说,越王勾践返国,乃苦参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感,饮食以尝胆也。但这段话中并未提及到卧薪二字,那么卧薪呢?司马迁笔下的苦参是不是指的就是卧薪呢?可惜的是司马迁并没有给出更为详细的交代,之后的一些著作皆以先秦史料为基础,对此没有更深的描述。而最先将卧薪、尝胆两个词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北宋的苏轼,他曾在以《孙权答曹操书》这一带有游戏色彩的书信中说:胡,寿以来卧薪尝胆。苏轼在这里指的是孙权,与越王勾践完全无关,真正将卧薪尝胆用在勾践身上,并使之广为流传的是众多文学作品。

明朝末年梁辰鱼在《浣纱记》中,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事情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后来冯梦龙在其刊刻的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多次提到过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清初的吴成全也曾在《纲鉴易知录》中写道,勾践叛国乃劳其隐私,卧薪尝胆。

锋利无比的越王勾践剑

文学作品的描述,从此使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家喻户晓,但其真实性还需进一步的考证。卧薪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宋代,有些学者表示不能认同,他们认为《东汉吴越春秋》中记载,越王勾践用撩公知以沫就是卧薪的意思,所谓“撩”,清代马瑞辰解释为辛苦之菜,这种撩菜集聚的多了就成为撩心。勾践那时日夜操劳,眼睛疲倦得想睡觉就用撩菜来刺激,卧薪尝胆分别是让视觉和味觉感到苦。后人把卧薪说成是在硬柴上睡觉,是一种曲解。虽然要弄清楚卧薪尝胆的真相破费周折,但是相信谜团,总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

喜欢历史雨仔的请先生点赞或关注,欢迎下方留言一起来讨论呀!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