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孔子的关系一
老子与孔子的关系一
最早记载二人师生关系的典籍,学界一般认为是《庄子》。对此,张季同先生在《关于老子年代的一假设》中说:
在此,我们应依了顾颉刚先生的史学方法,看看谁最先说老子在孔子之前。我们就可以发现,第一个说孔子师老子的是《庄子·外杂篇》,连《庄子·内篇》都不是,《庄子·内篇》都不曾说老在孔前,这是一件极重要的事实。
《庄子》七篇也不是不说到老子,也不是不提到老子的关系人(如秦佚,扬子居),为什么偏不提老孔的关系呢?
这是学界的普遍看法,所以不少学者又在此基础上判定《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关于老子的内容是抄自《庄子》,完全不可信。实际上,张先生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其中有两个明显错误:
第一,第一次提到老,孔师生关系的不是《庄子》,而是《文子》。《文子》一书,过去不少人说它是伪作,1973年河北省定县40号汉墓出土的竹简中,发现了《文子》残简,这证明了《文子》为先秦作品。《文子1道原》说:
孔子问道,老子曰:“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正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容,道将为汝居。”
文子是老子的弟子,与孔子是同时人,他的记载应该是可信的。这一记载同时说明,老,孔的师生关系从一开始就被人们记录了下来,而不是像一些学者说的那样首见与《庄子》。
第二,《庄子·内篇》已经提到老,孔的师生关系,张季同先生把这一点忽略了《庄子·德充符》中记载:
无趾语老聃曰:“孔丘之于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以学子为?彼且蕲以諔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致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老聃曰:“胡不直使彼以生死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其可乎?”无趾曰:“天刑之,安可解。”
所谓的“彼何宾宾以学子为”译为白话就是:“孔子他为什么要不断地(或译为“恭敬地”)向先生学习呢?”这就足以证明,《庄子·内篇》不仅已经提到老,孔的师生关系,而且还说孔子是不断地向老子学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