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记叙网 > 杂谈 > >正文

​简说“萨姆-2”防空导弹

摘要简说“萨姆-2”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顾名思义是由地面、舰船或者潜艇发射,拦截空中目标的导弹。在第一代防空导弹家族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被誉为现代防空导弹的引领者,前苏联...

简说“萨姆-2”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顾名思义是由地面、舰船或者潜艇发射,拦截空中目标的导弹。在第一代防空导弹家族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被誉为现代防空导弹的引领者,前苏联研制的萨姆2地对空导弹。与矛和盾的关系一样,防空兵器可以说与它的对手飞机,几乎同时出现在战场上。最早的防空兵器是由用于地面作战的枪械,火炮等简单改装而成。二战时期德国经典的88毫米防空炮就属于此列,二战结束后,随着科技的进步,高速喷气式飞机的出现,立即改变了空中战场的形态,面对高空高速目标,以往的防空炮全都陷入了“打得了的跑不动,跑得动的打不了”的尴尬境地,因此,研制一款能够“打得高、打得远、打得中”的防空武器就开始被当时强国提上日程。而其中最急需的就是苏联。

图片来源网络

1945年8月,为了应对美国战略轰炸机威胁,苏联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导弹专家组,进行集体攻关。专家组最初以从德国获取的“瀑布”和“莱茵女儿”导弹为原型,研制具备拦截高空高速目标能力的新型防空导弹系统。承担项目研制任务的是NII-88研究所。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项目被其竞争对手—SB-1特别技术局的“金鹰”系统所取代。

但是斯大林在看到美空军在朝鲜战场上空肆无忌惮的表现后,变得更加急切,随即发出命令:“金鹰”系统必须在一年内研制完毕并装备部队,担起保卫莫斯科的重任。

“金鹰”是个很庞大的体系,由围绕莫斯科周围两道环形防线的56个导弹团构成。每道防线配备一部B-200大型雷达站和60具导弹发射架。采用的导弹是由当时苏联最优秀的飞机设计师拉沃金主持设计的V-300导弹。

随着斯大林病故,贝利亚被逮捕枪决,政治运动波及科技领域,SB-1设计局关闭。由著名导弹设计师亚历山大.拉斯普列京领导组成新的KB-1设计局。“金鹰”系统也被重新命名为S-25系统(北约代号“SA-1”),这就是大名鼎鼎“萨姆”系列防空导弹的开端。

S-25(北约代号“SA-1”)

1954年3月,第一个S-25防空导弹团部署完毕,1956年6月开始承担战备值班任务。该型导弹以射程远、速度快为优势,可同时跟踪30个目标,并对导弹实施制导。主要装备与苏联国土防空军,主要用于莫斯科、列宁格勒等要地防空。

但是在跟美国1958年部署的同类产品—“奈基”防空导弹系统相比之后,苏联领导人已经发现S-25系统(北约代号“SA—1”)的性能已经严重落后。

美国“奈斯”防空系统

首先S-25系统采用固定阵地部署,机动性差;其次,由于采用的是单级火箭,重量大但射高不足,无法拦截高空高速目标;特别是S-25系统中的B-200雷达同时承担了搜索、跟踪和引导攻击的任务,由于电子元器件方面技术落后,雷达的跟踪精度很低。再加上接下来铁路机动的S-50防空导弹系统和DAL系统的失败,更是使苏联人头疼不已。

正当苏联高层为S-25焦虑不堪时,S-25系统的总设计师拉斯普列京拿出了一套全新的防空导弹系统设计方案,这就是S-75系统(北约代号“SA-2”)。

S-75

S-75系统的导弹为两级火箭。发射时一级火箭起助推器作用,燃烧完毕后自动脱落,二级火箭推进导弹继续飞行。这样导弹的灵活性和对抗高空高速目标的能力都得到较大提升。1954年10月由拉沃奇金设计局设计,1955年4月,代号为1D的导弹在苏联卡普斯金亚尔导弹试验场试射成功。1957年12月,S-75系统通过技术验收,并开始量产。

自此,苏联国土防空军终于拥有可大量部署并具有实际作战能力的防空导弹系统。

萨姆2

该型导弹是苏联第一代实用化的防空导弹系统, 1957年莫斯科五一节阅兵式公开。主要用于拦截敌轰炸机执行要地防空,取代了130毫米与100毫米高炮。其主要以营为单位装备苏联国土防空军,每个发射营装备六枚发射架成六边形布置。导弹为两级发动机,第一级固体燃料助推段工作4-5秒,弹径0.645米;第二级发烟硝酸-煤油液体发动机工作22秒,弹径0.5米,推力2650千克。发射营的火控系统站能跟踪一个目标,利用三个信道同时制导三枚导弹拦截目标。

萨姆2

导弹长:10.726米,翼展2.56米,负载重量:135千克,整体总重2,163千克,最大速度:3马赫,有效射程:48千米以上,飞行高度:3000—22000米。战斗部重195千克,内装135千克炸药,低空杀伤半径65米,高空杀伤半径250米,平均精度75米。单发杀伤概率70%,三发杀伤概率95%。

其载车为吉尔ZIL-157半拖车,最大时速35公里。发射架为CM-63单臂全回转,重8400千克,最大仰角65度,电驱动,再装填时间10分钟。其整个防空系统除导弹、发射架、载车之外,还包括:“匙架”(Spoon Rest)预警/搜索雷达,作用距离275千米,“边网”(Side Net)测高雷达。“刀架”(Knife Rest)指示/跟踪制导雷达,作用距离65千米。“扇歌”(Fan Song)制导雷达发现目标距离70千米以上,自动跟踪距离55千米,采用机械双天线双波束扫描方式,能够同时跟踪6批目标和制导3发导弹攻击一个目标。

雷达系统

其主要作战方式主要有作战方式主要有要地防空和机动伏击两种。

要地防空是环绕防御目标构筑多层防线,每层防线有多个六角形地空导弹阵地为支撑点,在战区防空指挥中心统一指挥和协调下,与防空战斗机、地面高炮协同作战。抗击敌方多方向、多高度、多波次高强度空中打击,保卫己方要地安全。

要地防空

机动伏击是根据敌机飞行规律和活动航迹分析结果,在敌机必经之地设伏,待敌机经过时突然攻击。这种战术通常要求部队以营为单位进行大范围铁路或公路机动。

机动部署

S-75系统与现代化欧美雷达相比,操作过程复杂,进入战位与接敌反应速度慢,抗干扰性能差。但是曾经也是唯一击落高空侦查战机战果的导弹。

1960年5月1日,一架从巴基斯坦白沙瓦机场起飞的U2高空侦察机,在苏联斯维尔德洛夫市上空,被苏联防空军的萨姆-2导弹击落,飞行员加里-鲍尔斯被俘。美国电影《间谍之桥》对此事有较为详细的描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间谍之桥》中萨姆2击中U2

并且该型导弹在1957年10月,经中苏协定,中国引进C-75防空导弹系统,958年10月6日,中国空军地空导弹第1营在北京成立;12月6日,北京军区空军组建了地空导弹第2营;1959年1月18日,南京军区空军在徐州组建了地空导弹第3营。1959年4月,空军地空导弹各营赴西北靶场进行实弹打靶。1959年9月担负首都防空作战值班。1959年10月7日,地空导弹第2营在营长岳振华指挥下在北京通县张家湾上空击落台湾空军飞行员王英钦上尉驾驶的RB-57D侦察机,这是世界防空作战史上第一次使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的战例。除中国外,S-75系统也出口到古巴、越南、埃及等众多国家,其防空能力被众多第三世界国家好评。

击落RB-57D过程

击中瞬间

越南战争期间,越共大量使用 SA-2 对抗美军,初期效果甚佳,每射击 2~3 枚即有一次战果,但随着战事延长,美军的科技能力与电子作战能力远超出苏联的估计, 至1969 年之后,已经是每射击 70 枚才有一次战果。

解放军以“敌变我变”的方针,研究出全新的设备与战法与U-2斗智斗勇。这其中包括了深入摸透U-2电子战系统的特性和回避逃离的航迹特点,研制反电子战技术和设备,深挖SA-2导弹的作战潜力,采用“近快战法”等等。到1965年,解放军又取得了击落3架U-2飞机的巨大胜利。

解放军击落的U2

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SA-2防空导弹表现平平,并未取得特别战果。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队的SA-2

现在SA-2导弹已经基本退出各国防空武器名单,我们也有了更为先进的防空系统来保卫我们的天空,但是,面对这样一位曾经捍卫共和国天空的武器,我们不应忘记。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