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有所思之11——子发将军用小偷
读史有所思之11——子发将军用小偷
子发是战国时代楚国一个著名的将领,他不但英勇善战,而且还善于用人.楚国有一个惯偷,一天去求见他,说要把自己的技艺献出来,为楚国效力。当子发听说后,衣服也来不及系带子,帽子也来不及戴端正,忙着出门去接见那个惯偷.众将领感到不解,纷纷进言道:“盗窃是天下人人都痛恨的.对于一个惯偷,却怎么给他这样隆重的待遇?”子发说:“你们以后就知道了”.果然,时隔不久,齐国进犯楚国,楚军三战三败,子发一直研究到半夜,也想不出破敌的办法.手下诸将虽纷纷出谋划策,但没有一个办法使子发满意.这时,惯偷对子发说:“让我去试一试”.于是,惯偷乘夜色潜入齐军统帅卧室,解下了他睡觉的惟帐,回营交给了子发.第二天子发派人送给了齐帅.第三天惯偷又偷回齐帅的枕头,子发又照例派人送去.第四天又把齐帅头上的簪子偷来,子发也派人送还齐帅.这时,齐军上下一片恐慌:“如不赶快离开楚国,我们的脑袋恐怕迟早要被楚军取走.”于是齐军便连夜退师.用人,当然是要用人的优点和长处,用有长处和优点的人。那么,人的缺点和短处,以及有缺点和短处的人是否也可以用呢?子发已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回答。堂堂的楚国大将军,居然连一个小偷都放在眼里,战国时代的子发不排斥有缺点有错误的人,用人不避其“短”的用人观,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可圈可点,让人折服。与我们一些地方和部门那些在用人上求全责备,只计其短不晓其长,白白浪费了许多人力资源者相比,显然高明得多。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长处与短处。“长”与“短”是相对而言的,是辨证的。没有永远的“长”,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短”。骆驼和羊高矮各有千秋,鸡鸣狗盗之徒关健时还帮了孟尝君的大忙。因此,在特定的场合和条件下,“长”可能就是“短”,而“短”有是可能就会转变成“长”。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短”还是人一种潜在的“资源”,关健是看你怎样去认识它,利用它。会用,用好了,就能“变短为长”,“变废为宝”,收到妙不可言的奇效。因此,作为一个地方、部门的管理者,决不能眼睛只盯着人的长处和有长处的人,而要像子发将军那样善于用人之“短”,用有“短”之人。只有这样,我们的人力资源才能得到真正有效利用。人能尽其才,才能尽其力,我们的事业又何愁不能蒸蒸日上、兴旺发达?当然,用“短”,并不是指一个人的任何短处和任何有短处的人都可用,这个“短”,必须是经过诱导可变为积极因素,可变为“长”的“短”。
(夜半挑灯看吴钩 原创)
原作者:夜半挑灯看吴钩
原链接: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9f56b870100c8wt.html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博客作者,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新浪客服。本账号将予以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