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是昏君吗(历史上的赵构是中兴之主还是昏君)
赵构是昏君吗(历史上的赵构是中兴之主还是昏君)
对于南宋开国君主赵构,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中兴之主,也有人认为他是昏君。在我看来,赵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他既有优点,也有不足。
根据历史记载,赵构在治国方面还是有一些成就的。他善于用人,提拔了很多有才华的人才,为南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还注重文化教育,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他也有很多问题。他害怕打仗,一味求和,导致国家处于被动局面。他还杀害了一些抗金将领,这引起了人们的不满。
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昏君”或“明君”来评价他。历史上的人物都是复杂的,不能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赵构之所以能够在政治上有所成就,是因为他有一定的才华和能力。他能够处理好各种复杂的政治关系,保持国家的稳定。
在我看来,赵构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我们需要用客观的态度来评价他。然而,赵构后来似乎没有了那份勇气,给后人留下了懦弱的印象。
赵构一开始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非常现实。在他赴金营的时候,他展现了胆识无双的一面,但回到宋朝后,他似乎认识到了金兵的强大,变得有些胆怯了。在被任命去河北金军营中谈判时,他迟迟不肯渡河。在接到哥哥宋钦宗的命令后,他召集军队前往开封解围。虽然他成为了大元帅,但他一直在开封附近转悠,不敢与金军硬碰硬。父亲和哥哥被金军俘虏后,赵构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皇帝,但他不敢北伐,去迎接他们回来。在扬州快乐时,他听到金军来袭,吓得匆忙出逃,最终导致丧失了生育能力。这种逃避行为不胜枚举。总之,他把逃跑做到了极致。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赵构一直掌握着最高决策权。其中一个重要的事件是赵构杀了太学生陈浩。作为太学生领袖的陈东在北宋末年的政治活动中非常活跃,他发起了多次针对抗金的陈情活动。最终,在赵构即位后,他因为一次上书言事后被杀。其实,陈东后来的上书言事只是一个导火索,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在靖康年间领导的抗议活动造成的影响。
对于这一事件,人们普遍认为这是赵构缺乏政治经验造成的。在宋朝建立以来,有不杀士大夫和言事者的祖训。因此,赵构的行为一直备受诟病。但仔细想想,赵构的行为和后来杀害岳飞的行为很相似,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无视社会舆论。这表现出了赵构性格阴狠毒辣的一面,而不是简单的缺乏政治经验。
具体来说,赵构通过杀了陈东来震慑其他人,因为陈东等士大夫文人群体在靖康之变时登上了政治舞台,通过制造舆论来影响朝政。我们不怀疑陈东等人的爱国热情,但有些事情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
有些人甚至借此形成了政治团体,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就像东林党在明朝末年一样。赵构杀陈东是他整顿朝政的一个举措,避免了社会舆论干预朝政的情况。陈东的冤死成为了赵构立威的牺牲品。这一举措使得南宋的政策比南明时期更加一致和延续,这也是南宋最终能够偏安一隅的重要原因。
总之,赵构作为一个君主,在政治上非常有能力。他比南明弘光帝朱由崧更出色。南宋朝廷一直是由赵构掌握最高决策权,即使在秦桧执政时期也是如此。此外,赵构对军权的掌控也是有条不紊的。他一开始只能依赖那些在宋金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将领。之所以能够控制这些将领,除了南宋政权的地方政权稳定外,还与宋朝一直以来的崇文抑武的社会风气有关。然而,随着政局的稳定,军事团体开始形成,如岳家军、韩家军等。
由于金朝的逼迫,赵构曾经下定决心重用岳飞进行北伐。但淮西之变后,他意识到武将的威胁,迅速转向恢复赵宋王朝崇文抑武的政策。此时,赵构认为武将对王朝的威胁大于金朝,对南宋的威胁也是他选择臣服于仇敌的原因之一。因此,他采取了利用各将领之间的矛盾,逐步削弱各支军队的个人色彩,最终收回兵权的策略。
岳飞之死,与他的军权统一有关。在南宋建立的过程中,赵构看似胆小懦弱,但他展现出的政治能力使南宋得以偏安。他能够有效地控制朝廷,采用议和派和主干派,或战或和,交替使用政策,赢得了时间,使南宋王朝在江南立足,并成功地解除了各将领的兵权。
赵构向金人称臣,是出于对时局的判断。从民族大义的角度看,赵构无疑是罪人。但从帝王的角度看,赵构没有问题。毕竟,帝王关注的是自己的家天下是否稳固,收复故土只是次要的。赵构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他的忍耐。为了收回兵权,他向金人求和,并忍受了很多屈辱。在这个过程中,他不得不接受秦桧的专权。甚至在秦桧专权时期,赵构接见秦桧时,都要在膝上藏一把利刃,以防万一。然而,赵构坚持了十几年,直到秦桧病死,最终收回了大权。
总的来说,赵构是一个难以准确评价的皇帝。他可能被认为是昏庸的,但他成功地使宋朝延续了下去。他也可能被认为是英明的,但他杀了忠臣,向仇敌称臣。对他的评价不能用昏君或明君来概括。严格来说,赵构是一个具有极高政治水平的帝王,或者说他是一个精通帝王术的君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