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长鼓舞,钢琴谱原版,中国名曲,曲谱分享
瑶族长鼓舞,钢琴谱原版,中国名曲,曲谱分享
钢琴谱第1页(共3页)
钢琴谱第2页
钢琴谱第3页
教学分享:
中国“瑶族长鼓舞”,流行于广东、广西、湖南等瑶族聚居地区,多在瑶族传统节日、庆祝丰收、乔迁或是婚礼喜庆的日子表演。“瑶族长鼓舞”历史悠久,在瑶族传统的祭盘王仪典中和一些驱鬼逐邪、治病占卜的巫术活动中常跳此舞。现在“瑶族长鼓舞”已经成为群众性文娱活动。
长鼓瑶语称"播公",其历史悠久。南宋绍兴二年(1132)五月三日颁发的《十二姓瑶人过山榜文》载:"天子殿前,国王长衫大袖,长腰木鼓,斑衣赤领,琵琶吹唱。"据此,瑶族长鼓已有800多年历史。
网友评论:
表演时,鼓手左手握住长鼓的鼓腰上下翻转,右手随之拍击,边舞边击。动作主要有模拟动物、祭祀等。舞姿刚健,风格淳朴。有的还可以在一张八仙桌上手舞长鼓,边打边跳。一般以唢呐、锣鼓伴奏,有时也唱"盘王歌"来助兴。
长鼓舞分“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它有72套表演程式,而每一套又分“起堂”、“移堂”等若干动物细节。其动作特征是粗犷、勇猛、奔放、刚强、雄劲、彪悍、洒脱。不管是跳、跃、蹲、挫或旋转、翻扑、大蹦、仰腾等动态,都表现了瑶族人民热情奔放、坚强勇敢的性格特征。
跳舞时,舞者用一条彩带绑着两头"鼓颈",挂在肩上,横于腰间,右手使掌、左手持竹片分别击鼓,随着音乐节拍,即发出"唪啪唪梆"的铿锵之声。如果4人以上击鼓,随着音乐节拍,即发出"噼啪蓬平"的浑厚激昂之声。若配之牛角、芒锣、唢呐伴奏,则如古代列队排阵厮杀,鼓角喧天,山鸣谷应,振奋人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