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悲情将军狄青,保家卫国战功赫赫,却被文人集团迫害
宋朝悲情将军狄青,保家卫国战功赫赫,却被文人集团迫害
回望大宋最繁荣的巅峰时期,人们总会想起赵祯,那位有着“千古第一仁君”美称的仁宗皇帝。历史上的宋仁宗,性情温和,宽以待人。仁宗在位41年,以“仁”治国,创造了不可一世的繁华市井和登峰造极的民间文化。仁宗时代的名人:司马光、王安石、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每一个都备受后人景仰。
然而让人感到遗憾与愤懑的是,宋仁宗时期,缔造了最强文人天团,却要迫害一个与岳飞齐名的狄青,这究竟是为何?
01
在宋朝当武将是什么体验?
宋仁宗时期,有一名十分出色的武将叫狄青,因勇略过人,战功彪炳,深得皇帝的欣赏。
每次打仗,狄青都戴着一个青铜面具,纵横驰骋,所向披靡,在与西夏军的交战中,前后25次大战,无一败绩。
1052年,广西叛匪侬智高起兵,朝廷派出一拨又一拨人前去平定,折腾了十几年都摆不平,最后狄青出场才搞定。捷报传来,仁宗皇帝万分高兴,于是一排众议,命狄青出任枢密使,即三军之首。
狄青与朝中范仲淹、韩绮等人有着不俗的关系,范仲淹还曾赠其良言:“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并送给他一本《左氏春秋》,希望他勤习兵法,做一位文武双全的栋梁之材。
在范仲淹的点拨之下,狄青开始手不释卷,不断提升自己。但他的升迁还是引起了朝廷的不安,文臣们担心他掌握军队会构成威胁,即使沈括曾评价他“青之用兵,主胜而已,不求奇功。”军功对他而言,不过是徒有虚名。
实际上,宋仁宗继位时,武将在朝中的地位越发难熬,当仁宗派狄青讨伐叛军之时,对武将的压制便愈加严重。狄青的能力不容小觑,可是他却生错了时代,在当时“重文轻武”的制度之下,即使像他那样厉害的武将,在朝中也无法占据一席之地。
原本论功行赏没有不对,但还是堵不住朝中文臣的嘴,更何况,宰相庞籍不惜在背后下手,诬陷狄青,又说狄青的院子里不明不白发出金光。
一时之间,城中谣言四起,朝中文臣纷纷上书弹劾狄青。可想而知,当时的狄青心中该有多么绝望。无奈之下,狄青只能自请下放地方,从此再也没有回过朝堂。
狄青是当时最有威望的武将,士兵们都以在他麾下当兵为荣。他为人心思缜密,凡事都先三思而后行,却被文人集团说是“轻狂”;他为大宋出生入死,平定叛乱,本应收到重视,奈何生不逢时,被一群文官的风凉话所击倒。
1057年,也是离京的第二年,狄青在陈州抑郁而终,年仅49岁。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不知心中有多少的意难平。
宋朝的文人,并不是见不得狄青的好,而是拒绝信任所有的武将。于是,有宋一朝,武将便是这样不断地被怀疑,不断地被陷害。
那么多文人士子,身居要位,却拿着笔杆子,努力构陷自家的武将。在他们看来,防武将是第一位的,至于会不会被外人揍,被辽和蒙古打,他们并不关心。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在这一方面,都是不肯变通的。
不可否认的是,皇帝的每一个决策,都决定了国家的命运,也直接影响到每一位栋梁之材的命运。宋仁宗以“仁”治国,心系百姓,任用贤臣,但唯独“重文轻武”这件事,却伤了不少人的心,造成了不少人的命运悲剧。
在大宋,除了狄青,岳飞和辛弃疾这些名臣武将,也皆是因为屡遭文臣打压,结局悲惨。所以若你问,在当时当武将是种什么体验?那一定是太难了!
02
两宋的求不得与意难平!
宋朝时期,文化与经济相当繁荣,朝中官吏体系实属庞大,但有意思的是,无论哪一方面的队伍,为首的官员必须为文官。这背后究竟有何缘故?
自960年赵匡胤被黄袍加身,不费一兵一卒就轻轻松松成为太祖皇帝之后,大宋皇帝对武将便有所忌惮。从此,重文轻武的理念也贯穿宋朝始终。
压制武将,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出现军阀割据,但也导致了军威不振。国家始终未能完成统一,甚至还一路难逃,种下了积贫积弱、危机四伏的苦果。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武将的确只适合打天下,而治理天下还是得靠文臣。尤其是在民众休养生息的时代,武将只能被闲置,真正得到重用的只有文官。
随着文人雅士扎堆涌现,国家军队的战斗力却一直起不来,这时候,即使是经济繁荣、坐拥百万雄兵的大宋,在强悍的北方辽国面前,也显得格外被动。
有人曾说,宋朝是“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历史时期。北宋时期,面临着辽、西夏等少数民族的威胁,边疆战争不断。而南宋,更是一个匆匆成立于败军之际的国家,面对内忧外患,无论是忠义之士,还是股肱之臣,都在苦苦寻求国家的出路和心灵的家园。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一首《满江红》道尽了武将心中的悲壮之情,也写出了“靖康之变”带来的耻辱与覆灭,让人唏嘘不已。
其实北宋的军事力量并不弱,也出现了岳飞、辛弃疾、狄青这样的忠臣良将,只是一直无法如愿以偿,收复失地。遗憾的是,纵然铁骨丹心,纵然再多几个狄青,也只能解大宋一时之困,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国家败亡的命运。
遗憾的是,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宋朝几次易主,留给这个朝代的,既有歌舞升平,也有战火硝烟,更有历朝历代一统江山的殷殷期盼。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