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罗兰·米勒《亲密关系》
读罗兰·米勒《亲密关系》
(图片选自花瓣网)
选择读这本书,因为与我的课程有关。
读完之后,不禁在心里感叹,真是一本好书啊!
如果你读过理查德•格里格的《心理学与生活》,读过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你更会觉得这本书好,因为它是以心理学研究结果为基础的两性关系相处指南。
无论你现在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开卷应该都会有益。
现摘部分打动我的要点与大家分享之。
1、依恋类型
成人有四种依恋类型,分别是安全型、痴迷型、恐惧型和疏离型,安全型的人在与他人亲密接触中非常安心,然而其他三种类型的人却充满焦虑和不安,痴迷型的人渴望亲密接触但害怕被拒绝,疏离型的人并不担心被拒绝,但却不喜欢亲密接触,恐惧型的人则既在亲密关系中坐立不安又担心亲密关系不能长久。
依恋类型的形成是先天后天综合的结果,可以发生变化,也可永久保持稳定。
依恋类型的个体差异,会影响亲密关系的很多方面。
而且,某些依恋类型的匹配可能比其他的匹配要好很多,比如,痴迷型的人若爱上了疏离型的人,就会产生依恋类型的不匹配,痴迷型的人会因为对方的感情疏远而气馁,而疏离型的人则会因为对方的依赖干预而烦恼,双方都不如与安全型的爱人相处轻松。
2、性认同差异
性认同差异是指由文化和教育引起的两性在社会性和心理上的差异,或者叫社会性别。
一般认为男人应该有“男子气”,自信、独立、果敢、能干、好强;女人应该有“女人味”,热情、敏感、感情丰富、友善。
我们可以把与任务有关的“男子气”的才能称为工具性特质,把与社交和情感有关的“女人味”的技能称为表达性特质。
而我们需要做的是,不要屈从于传统的性别角色,而要成为一个既有工具性又有表达性的“双性化”的人。
对于男人来说,如果表达性低,就不太容易付出热情和温柔,也不怎么充满深情,与之结婚的女性就不如与那些更敏感、贴心和友善的人过得满意。所以屈从于传统的性别角色对男人是一种伤害,剥夺了他们本可成为更好丈夫的可能。
对于女人来说,如果工具性低,在应对事务上的能力和效率就会较差。所以屈从于传统的性别角色对女人也是一种伤害,剥夺了她们可能取得更多成功和成就的技能。
因此,工具性和表达性都是有价值的特质,那些拥有满意、幸福伴侣的最理想的夫妻通常工具性和表达性都很高。实际生活中,大多数人更喜欢双性化的恋人或配偶,而不是完全男子气或者完全女人味的恋人或配偶。
3、亲密关系的沟通障碍及其应对
我在《亲密关系中容易引发争吵的沟通模式》已有介绍,主要表现为偏离主题、消极打断、错误读心术、常用“是的-不过”句式、反向抱怨和消极对待等。
那么如何避免这些沟通陷阱呢?
(1)要精确表述。
用行为描述和第一人称陈述,来清楚明白、详细具体地指出对方惹怒我们的特定行为以及自己的感受,书中将其称为“XYZ陈述”,具体格式为:“当你在Y情境下做X的时候”(标准的行为描述),“我感到Z”(第一人称陈述)。
这和《沟通的艺术》讲的“清晰信息处方”,以及《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是一致的。也是我经常说的“事实+感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且用第一人称“我觉得”“我感到”。
示例:“我们约定8点钟见面,现在已经10点了,我感到很生气。”而不是“你总是迟到,你让我感到很生气。”
(2)要积极倾听
为了避免误解和错误,听明白对方所说的话,书中推荐了两个有价值的倾听技巧。
一个是复述,即用自己的话重复对方的意思(注意是用自己的话,而不是鹦鹉学舌),让对方知道你是否听懂了他。
另一个是知觉检核,也就是请求对方评价自己的理解或想法是否准确,具体按照“事实、想法和澄清”的格式陈述。例如:“你刚才用很大的声音关门,我想你是不是很生气,是这样的吗?”
这是两个非常有价值的技巧,不仅仅用于亲密关系,也适用于所有的人际关系。
(3)保持冷静
我曾经说过,一万个沟通技巧也救不了情绪失控的你。因为人一旦变得愤怒起来,头脑里根本就想不到要运用的技巧。所以,要学会管理情绪,而管理情绪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变引发情绪的想法,即换一种观点来看问题。
书中说,如果把愤怒诠释为只是思考问题的另一种方式,而不是认为对方强词夺理、有失公允,愤怒就能减轻甚至完全可以避免。“哈,挚爱我的人持反对意见。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而不应该这样想“她或他没有权利这样子数落我!”
当然,要做到被激怒的时候还能保持冷静很难。这需要双方事先允诺以礼相待,或者生气的时候数6下让自己先平静下来等等。
(4)尊重认同
书中认为,除了前面讲的构成良好沟通的三个方面,最核心的要素则是我们对伴侣观点的关心和尊重。
那么如何体现这种关心和尊重呢?那就是认同对方观点的合理性,表达对他们立场的尊重。
注意,认同不等于赞同,不是要你与对方的观点一致,即使与伴侣的观点相左,也能对其观点表示适当的尊重和认可。
大家可以看前面的文章《我有一个沟通万能公式》,尤其是被批评的时候,批评有一定道理时,同意评论中的事实;批评没有道理时,同意对方有发表意见的权利。
我们可以看一下书中的示范:
女:我讨厌你那样做。
反向抱怨 男:我讨厌你和小红喝醉酒。
赞同 男:好吧,你说的对,我不会那样做了。
认同 男:是的,我明白你的感受。你说的有道理。但我希望你也能理解我的感受。
只有最后一个回应既承认了对方观点的合理性,又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从而能开取坦诚、诚恳的对话,而且即使我们与伴侣持有不同的意见,也不需要虚假或谦卑地屈从伴侣的意见。
4、相互依赖理论
一般认为一段关系的维系,需要交往的奖赏大于代价,也就是结果为正(结果=奖赏-代价)。
而相互依赖理论的一个深刻的观点认为,人际交往的结果是正还是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评价结果的两个标准。
第一个标准是我们的期望(满意度=结果-期望收益),第二个标准是假如没有现在的伴侣,我们认为自己会过得怎样(依赖度=结果-替代收益)。
我们着重来看第一个标准,果然是“人之幸福全在心之幸福”,因为即使你与他人的交往仍有收益,但如果这一收益没有大到足够满足你的期望,你仍不会感到幸福。
特别是与时俱变的期望收益,以及与时俱变的奖赏与代价,你可能经常会觉得你们的亲密关系并不如之前那样幸福。
(1)与时俱变的期望收益
因为期望收益是建立在我们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因此会随着我们得到的关系结果而不断波动。当我们最初得到非常好的关系结果时,我们会非常愉悦,但随着我们开始把这些好处视为理所当然,期望收益开始升高时,我们的愉悦感会渐渐减少。
这样一来,即使没有任何改变(除了我们的期望),具有奖赏意义的亲密关系也会逐渐变得越来越不满意,就算是最完美的伴侣,就算是一如既往的娇宠溺爱,抬高了的期望收益也会让你的愉悦比过去少。
(2)与时俱变的奖赏和代价
不仅期望收益会变,而且我们一旦求爱成功或步入婚姻,奖赏和代价也会发生改变。这包括:
缺少努力:不再保持风度翩翩,随意打嗝放屁,邋里邋遢,放纵自己的形象,还美其名曰“随意舒服”。
放大的冲突和摩擦:朝夕相处,在得到独特宝贵的奖赏时,也意味对方会比其他任何人带给我们更多的挫折感——即使是出于无心的。
对敏感信息的了解:亲密也意味着伴侣了解你的秘密、缺点和劣势,如果发生冲突,就往往会成为对方嘲笑和伤害我们的武器。
不受欢迎的意外:即使结婚前了解了大多数矛盾和存在的问题,但婚后仍有意料不到的麻烦,比如孩子的出生。为人父母是非同一般的、而且常常是奇迹般的探险历程,它毫无疑问会考验着年轻父母的伴侣关系。
不现实的期望:对亲密关系抱持一种不切实际、美化夸大的期望,即使过得比其他人好,往往也会也失望告终。
以上看来,貌似婚姻的前景很黯淡,但其实是希望大家对亲密关系形成合理的期望,因为最幸福的夫妻往往是那些对婚姻生活有着最现实看法的配偶,“建立在敏锐见识基础上的正面展望可能使长久的满意感更易得到,而不是更易失去”。
总之,美满的亲密关系需要经营,需要努力奋斗和无私奉献。
5、爱情三元论
斯滕伯格认为,各种不同的爱情都能由三个成分——亲密、激情和忠诚组合而成。亲密包括热情、理解、沟通、支持和分享等爱情关系中常见的特征;激情主要特征为性的唤醒和欲望,任何能使伴侣感到满足的强烈情感需要也可以归入此类;忠诚指投身于爱情和努力维护爱情的决心。
三个成分的多寡不均、大小多少,可以构建不同的情感体验,也就是不同的爱情类型。
最为典型的就是激情之爱和伴侣之爱。激情之爱有着强烈的亲密和激情,是喜欢和迷恋的结合。而伴侣之爱是亲密和忠诚的结合,以深厚的友谊为基础。
是激情之爱让我们步入婚姻,让我们发誓要共度余生,然而最基本的事实是,人们在结婚之后,浪漫的爱情会随着时间而减弱。
因为幻想不再,熟悉能使人更现实、毫无保留地审视对方,“晌午刺眼的阳光最终驱散了月亮留下的迷人光晕”。
因为新奇不再,浪漫因新奇、神秘和危险而繁盛,却因了解熟识而消亡。
因为唤醒不再,熟悉让大脑根本无法产生足够多的多巴胺,人们不可能永远保持紧张的激动状态。
以上种种,使得我们终究要明白:维系婚姻关系的根本不在于激情,而在于两个人的友谊之光,在于我们要亲近、沟通、分享以及对爱情关系的巨大投入。
所以,我们的爱情策略是:
享受激情,但不要把它作为维持爱情关系的基础。
如果对爱人急迫的欲望渐渐演变为平静而深厚的情感,不要觉得奇怪或失望,因为这种幸福的结果可能会让你成为幸运的爱人。
要培养与爱人之间的友谊,那种深刻、长期的友谊,有着真正的亲近和温情。
还有要努力保持新鲜感,把握住每一个与爱人共同进行新奇探索的机会。没有新奇,我们就去创造更多的新奇,不要停止寻找新颖、吸引人的共同娱乐的好方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