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为何要在5点关门?每年用60吨猪血镇邪?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故宫为何要在5点关门?每年用60吨猪血镇邪?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作为我国最负盛名的5A级旅游景点,故宫博物院不仅收藏了180多万件珍稀文物,而且还流传下来很多“民间未解之谜”。
特别是在《甄嬛传》等清宫剧热播之后,有关“故宫邪性很大”的传言就更让人深信不疑了。
网上有一种说法认为,故宫之所以选在下午五点关门,就是为了防止游客看到“脏东西”,甚至还有人说故宫每年要用60吨猪血镇邪。那么这种传言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它有没有什么事实依据呢?
一、故宫的前世今生
今天我们所说的“故宫”,准确叫法应该是“故宫博物院”,它是1925年建立的一个文物保护组织。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筹办故宫的代表不仅包括了时任民国要员,而且还有五位清室代表。从故宫的“出身来看”,它就是清朝皇宫的“接收处”。
不过按照今天大多数史学家的观点,故宫的“始建元年”应该是公元1420年。根据《明史》记载,明成祖朱棣下令迁都北京之后,命人在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建成了规模庞大的紫禁城。
明清两朝一共有24位皇帝在故宫掌权,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崇拜王者之气,那么网上为什么会传出“故宫邪性很大”的传言呢?根本原因是故宫发生的历史惨案实在是太多了。
比如,明朝永乐年间的“对食惨案”就给故宫增添了许多不吉利的色彩。根据朝鲜史书记载,刚刚定都北京的明成祖朱棣神经高度紧张,一次他偶然发现很多宫女和太监都组成了“对食”关系,担心萧墙之祸的朱棣一怒之下处死了2800多名涉事人员。
其实“对食”并不是明朝宫廷独有的现象,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过类似记载,比如汉武帝的首任皇后陈阿娇就和一位宫中的女官发生过不清不楚的关系。
这种为了满足一时之需而结成的“对食”关系,只不过是底层人的一种精神寄托,很多网友觉得这些枉死的宫女、太监让故宫充满了“邪气”。
另外,故宫老旧的建筑也增添了“邪性传言”的可信度。虽然网上有很多有关“故宫建造技术比现在还牛”的自媒体文案,但是木质结构为主的故宫的确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保存完好。
根据媒体报道,截至2023年底故宫符合安全开放标准的建筑面积还不超过总面积的80%,并且很多开放参观的宫殿也需要定期闭馆修复。
木质结构的热胀冷缩,以及风雨雷电的自然作用,都可能让故宫参观者听到“邪声”。
很多朋友认为故宫下午五点关门,就是为了避免游客受到惊吓,那这种说法究竟靠不靠谱呢?
二、莫名其妙的“关门传言”
根据故宫博物院官网的信息显示,故宫开放时间分为淡季、旺季两大时段,其中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底的淡季闭馆时间为下午四点半,而旺季的闭馆时间则会推迟半个小时到下午五点。主管部门之所以如此规定,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正式单位的统一工作安排。和那些企业管理的旅游景点不同,故宫博物院在承担文旅资源开发任务的同时,作为国家正厅级事业单位的他们还需要遵守体制内的工作安排。
众所周知,我国绝大多数“铁饭碗”单位都遵守“周九晚五”的工作安排,几乎没有一家单位会在下午五点之后继续接待来访群众。
虽然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不都是有编制的正式工,但是作为一家正厅级事业单位他们选择在下午五点前关门,完全符合国家规定。
第二,更好保护馆藏文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故宫遭到了数不清的破坏,很多现存的馆藏文物都是来自民间收藏家的保护性捐赠。为了保护这些来之不易的文物,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但是依然有人铤而走险。
以向德强案为例,1987年向德强盯上了故宫养心殿里的一件文物,闭馆后藏在角落里准备作案的他,被安保人员逮了个现行。虽然故宫早已实现了实名制参观,但是在天黑前闭馆清场依然是最好的安保手段。
第三,提高游客参观体验。为了保护故宫的建筑,有关部门并没有安装大量的照明设备,很多区域直到今天还没有架设电路。
即使故宫真的24小时运营,游客也只能摸黑参观,这显然会让那些远道而来的游客失望而归。
虽然故宫已经配备了大量的人工智能技术,游客完全可以不依赖导游了解故宫的一草一木;但是当工作人员都下班以后,游客很难享受到和正常工作时间一样的客户服务。
三、特殊的“镇邪圣物”
从先秦时期就开始养猪的我国,把“二师兄”的每一处价值都开发到了极致,比如猪血就是同时拥有食用、药用和手工业三大用途的宝贝。
虽然网上流传的“故宫每年用60吨猪血镇邪”并不靠谱,但是猪血的确能保护故宫免受风吹日晒的“邪气”。
众所周知,故宫的主色调是红色和黄色,那些覆盖着红色颜料的木质建筑就采用了“猪血灰”的传统工艺。历史资料记载,“猪血灰”是我国漆器工艺所使用的一种材料,古代工匠把猪血、生石灰和瓦片磨成的细粉混合在一起,用来给木质结构装饰大红色的部分。
比如,故宫的柱子就采用了“猪血灰”材料。类似故宫这样的木质建筑群,最怕的就是柱子不耐腐蚀,因此古人采用了金丝楠木和杉木两种防腐性木材制作故宫的支柱。在木质主材的外层,还覆盖着一层“猪血灰”、麻丝和生漆组成的“复合包裹层”。
虽然今天我们已经有了比“猪血灰”更好的复合材料,但是为了传承传统技艺,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们还是会用这种古老的工艺修复受损的建筑。至于需不需要每年消耗60吨的猪血,完全要看故宫的修复工作量,所以网上的说法完全没有依据。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故宫的红墙和猪血并没有任何关系。前面已经提过,“猪血灰”只会用在漆器表面,它的作用就是保护木材不受外界环境破坏。故宫的墙壁是由青砖砌筑而成,它外面的红色颜料采用的是一种叫做“朱砂”的矿物质。
朱砂里面不含猪血成分,它的化学名称是硫化汞。硫化汞不仅能展现出“故宫红”的庄严大气,而且它还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可以保护故宫的墙壁不受植物根系的破坏。
四、故宫传言的启示
在自媒体大暴发的今天,类似“故宫五点关门”“故宫用猪血镇邪”的网络传言非常普遍。其中的部分例子甚至还有一定的现实依据,这就让网友很难分辨其中的真假。
尊重言论自由不等于无视造谣传谣,如果任由这种违背科学常识的谣言在网上传播,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实事求是的发展环境。想要做好打击谣言的工作,必须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加强网络审核机制。很多有关故宫的不吉利传言都来自不靠谱的自媒体博主,这些为了博流量不择手段的人把各种信息汇聚在一起,组成了令网友深信不疑的谣言。越是稀奇古怪的内容流量越大,流量变现的巨大诱惑会鼓励更多人造谣传谣。
对于拥有专业审核团队的互联网巨头来说,他们显然有足够的能力判断消息的真实性。
之所以还会有大量的网络谣言产生,和某些平台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直接相关。建立对发布谣言平台的惩罚机制,让掌控流量分配权的资本加强审核工作,才能根除网络谣言。
第二,加强官方科普宣传。故宫已经存在了六百多年,但还是有很多人不了解它的历史文化,这就给那些荒唐可笑的“邪性传言”留下了乘虚而入的机会。
我们的确不可能让所有我国人都达到故宫博物院专家的专业水平,但是利用大数据手段让社会公众用最低的成本了解故宫历史却非常现实。除了历史文化方面的科普工作之外,自然科学、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科普任务也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完成。
故宫所蕴藏的悠久历史,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精神寄托,我们绝不能允许那些抹黑故宫形象的网络谣言肆意传播。
结语
故宫同时具有正式单位和旅游景点双重身份的特殊性,让社会公众对它充满了好奇,网友关心“故宫五点关门”“故宫每年用60吨猪血”等传言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好奇心不应该成为谣言传播的土壤,我们必须在发掘故宫文化遗产价值的同时,注意辟谣和科普的工作。
那么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故宫的传言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我们的文章,麻烦大家点个关注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