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龙虾节18日开幕!18年练成一块龙虾金字招牌
潜江龙虾节18日开幕!18年练成一块龙虾金字招牌
楚天都市报5月17日讯(记者蔡青 陈咏 通讯员王本伦)5月16日下午,来自天津的蔡先生和家人,在潜江生态龙虾城楚虾王店里吃着清蒸大虾。不远千里坐着飞机来吃虾,蔡先生觉得很值:“就跟吃麻花要去天津一样,吃小龙虾,就得来潜江。”
这几日,像蔡先生一样,从全国各地来到潜江,只为一只正宗小龙虾的人络绎不绝。五一当天,潜江虾皇两家店卖出了12余吨小龙虾,创历史销量纪录,虾皇总经理曹利军将这归功于潜江龙虾品牌的力量。
从五七到生态龙虾城
5月16日中午,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潜江五七小李子油焖大虾店——1998年,第一盆油焖大虾就在这里诞生,这家店的老板李代军也被潜江龙虾节组委会授予“油焖大虾烹制第一人”称号。
饭点已经过了,但店里生意依旧火爆。李代军告诉记者,这还不是最好的时候:“晚上六点以后,店里所有的锅都在做虾,每个师傅要管两三口锅。”四处寻觅,找到这个距离潜江市区较远的地方吃虾,顾客李女士说,因为这里是油焖大虾的起源地。
李代军也没有想到,他无意中的创新之举,让油焖大虾这种做法火遍全国:“不管到哪,只要有龙虾,就会有油焖大虾,只要是油焖大虾,前面都会冠以五七的名字。”
其实,龙虾产业从无到有,成为一个产值数百亿的大产业,潜江龙虾品牌响彻全球,每一步都有着潜江人敢为人先的身影:
从大排档到生态龙虾城,从事小龙虾餐饮的人们在创新:从油焖大虾,衍生出蒸、卤、蒜蓉、泡、冻等多种口味;
从野生到人工育苗,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在创新:2001年,潜江农民自创的虾稻连作生态养殖模式,被写入湖北省委一号文件,2013年,潜江又推出虾稻共作模式,被中国渔业协会作为国家行业标准予以公布实施;2017年,龙虾田里产出的富硒虾香米,受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高度赞誉。
从散户自发养殖到成片示范基地,养殖小龙虾的经营模式也在不断创新:“返租倒包”打造了小龙虾产业扶贫品牌,带动2万人脱贫致富……
18年来,当人们一次次以为潜江龙虾已经触碰到了“天花板”的时候,潜江人一次次用创新,让这只小虾爬得越来越高。至2018年,潜江虾稻共作面积已达64万亩,预计龙虾产量12.7万吨,全产业链年综合产值超过230亿元。
扫码就知龙虾产自哪块田
又是一年吃虾季。
熊口镇的虾农胡建军正忙着收虾,虽然他家养殖规模不到10亩,但产生的效益可不少。“今年已经卖了3万多元了,照这个行情,还可以继续投放种苗,到年底估计纯收入能过6万元。”
虽然忙,但老胡从捞到洗再到分捡,一直都十分认真。“这一只只虾代表的不是我一个人的养殖水平,而是代表整个潜江的龙虾品牌。”
老胡指着还没收虾的稻田里清澈的水告诉记者,“清水养出来的虾,腮都是白色的。”虾的命脉在于水,良好的水质是小龙虾生长发育的重要前提。“这一片虾稻田,都是用汉江的优质水源灌溉的。从投放虾苗到最后收虾,每一步都不敢马虎,潜江的龙虾品牌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大的好处,我可不能给这个金字招牌抹黑。”
记者从潜江市水利局了解到,近年来,潜江大力实施全域水体连通工程,升级主河道、改造分支流、疏通毛细渠,虾稻种养基地全部实现清水灌田。同时,该市还深入开展全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运用微生物技术治理水体环境,为小龙虾养殖创造优质的外部生存条件。
2017年,潜江成立产品质量检验中心,针对农药、兽药残留等项目进行检验,时刻监测小龙虾质量。而在2018年龙虾节上,全国首个虾稻产业大数据中心、“湖北龙虾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将正式揭牌亮相。
关于龙虾的大数据,潜江从2015年起就启动建设了。从农田到运输、从生产到餐桌,通过采集养殖环境、管理信息、生产加工、检验检测、企业和产品资质等数据,在关键点进行赋码,实现了一物一码的防伪溯源。“扫一下码,这只虾产至哪一块稻田,在哪里加工的,都一清二楚。”潜江市水产局的负责人介绍,有大数据追根溯源的保障,谁都不敢在龙虾的质量上打马虎眼。
2017年12月,潜江龙虾被授予“2017年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8年1月,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潜江龙虾”创建区域公用品牌工作,潜江龙虾这块金字招牌越喊越响,潜江标准成为龙虾的国家标准,潜江在龙虾养殖、繁育、加工、餐饮技术标准乃至交易上握有国内绝对话语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