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在上海
犹太人在上海
1933年到1941年,上海先后接纳了3万多名欧洲犹太难民。在这个特殊时刻,上海成为二战期间拯救欧洲犹太人的"诺亚方舟"。
那时欧洲犹太人的处境十分危急,一方面希特勒的屠刀已高高举起,另一方面,英、美等国却借种种理由将他们拒之门外。最具有讽刺性的是:在1938年召开的讨论犹太难民问题的埃维昂会议上,所有参加国都对犹太人的处境表示同情,但没有一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接收多少犹太难民。就是在这样一种"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情况下,面临死亡威胁的欧洲犹太人不得不将绝望的目光转向遥远的东方。
当时的上海正值日军占领后的特殊时期,日本占领军、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当局三方在上海各行其政,在上海人民自己也是难民的情况下,却接受了犹太人的“避难”请求,犹太人也受到中国的特殊礼遇。
但是,那些许多被关过集中营,又身无分文的犹太人到底怎样抵达上海并求得生存,甚至还有人当上了孙中山的卫队长,不少人是怎样在短期内聚积起巨额财富,并一跃成为上海滩的显赫名人?他们又怎样和当地人一起努力把上海变成了生气勃勃的“中国维也纳”,这一切现在都无从知晓。但有一个可以确定的是,大批逃难的犹太人的确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