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赵本山这棵大树的王亚彬,为何拒演乡村爱情里的“王小蒙”
背靠赵本山这棵大树的王亚彬,为何拒演乡村爱情里的“王小蒙”
1984年,王亚彬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家庭。
她从小体质虚弱,为增强体质,6岁那年她被父母送去学跳舞。
一位叫李华的老师走进她的生命,给她上舞蹈课,这成为她舞蹈生涯的起点。
王亚彬回想起当时自己还不明白什么是舞蹈,李华老师便给她展示了各种舞蹈,打开了她的视野。
就像孩子“抓周”一样,6岁的王亚彬仅仅抓住了舞蹈这一项。
因此,李华老师可说是她舞蹈启蒙的引路人。
在李华老师这里,王亚彬学习了3年舞蹈基础。
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3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这段时间的学习为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年龄增长,她对舞蹈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最重要的是,她真正喜欢上了舞蹈这项艺术。
9岁那年,她顺利进入了舞蹈学院附中,正式进入专业学习舞蹈之路。
记得刚进入舞蹈学院的时候,李华老师专门请来了东方歌舞团和印度舞蹈专家为孩子们上课,内容多是基础动作的反复训练,如从半蹲到全蹲。
那时的孩子们身体还很柔软,这些动作难度不大。
但老师们没有对他们进行专门的技术指导,而是让他们单纯重复基础动作,有时一个简单的动作要练上一整天,夏天汗流浃背尤其难熬。
即使只有7、8岁,王亚彬已经深刻体会到学跳舞是多么辛苦。
既需要体力,也要用大脑记住各种复杂动作。
虽然过程很苦,但正是这些基础训练,让王亚彬在15岁时顺利进入舞蹈学院深造,且是保送入学。
因为热爱,她获得了比同龄人更好的学习机会。
两年后,她创作的舞蹈《扇舞丹青》在全国电视舞蹈大赛中夺得金奖,时年仅17岁。
则是对她勤奋训练的肯定。
当时王亚彬还是舞蹈学院的学生,与赛场上许多职业舞蹈演员比肩夺魁,压力可想而知。
但是当她真正站上舞台时,又感到一种享受。
她意识到,平日训练要重复动作上百遍,比赛上只要跳满一遍就可以了。
比赛舞台上,她轻松自如的表演给观众带来愉悦感,而观众哪知道她平日辛苦训练的点点滴滴。
获得金奖后的2003年,王亚彬在春晚舞台上表演了节目《狮舞东方》。
当时她们的节目在赵本山、范伟小品之前,两组人员后台更衣室相邻,经常能看到彼此。
王亚彬和同伴们在后台练习基本动作、拉筋、劈叉,而赵本山和范伟则不远处闲聊。
看多了,赵本山也不禁对她们的舞蹈功底表示佩服。
春晚彩排前后加起来十多次,每次走台时都能打个招呼寒暄。
“吃了没”“吃的什么”“又排练啊”,赵本山渐渐也和王亚彬熟悉起来。
不过春晚结束后,两人又回到自己的领域,王亚彬继续舞蹈,赵本山继续喜剧。
直到一年后的2004年元宵晚会,王亚彬再遇到赵本山。
两人又寒暄起来,赵本山得知王亚彬刚从舞蹈学院毕业,正在准备舞蹈节目《扇舞丹青》。
看着青春靓丽的王亚彬,舞蹈功底不俗,赵本山突发奇想,想请她给自己的徒弟上舞蹈课。
王亚彬欣然同意了这个提议。
之后她跟着赵本山来到教学基地,看着条件不错,学员也还可以,就正式应聘成为舞蹈教师。
赵本山把舞蹈教学的事情交给王亚彬,自己则把目光移向电视剧创作,准备开拍《乡村爱情》第一部,首要任务是选角。
在选演员的过程中,赵本山看过自家徒弟们的试镜后,发现最难选的是女主角王小蒙。
他绞尽脑汁,最后想到了舞蹈教师王亚彬,觉得她的气质跟角色很匹配。
得到赵本山的青睐,王亚彬自然不敢怠慢,下足工夫钻研这个角色。
她还特意告诉了母亲这个消息,但是母亲似乎并不十分放心,只是简单地问她能不能演好。
王亚彬理解母亲的担忧,为了让母亲和自己放心,她甚至主动在烈日下晒黑了皮肤,让肤色更接近乡村女孩。
2006年,《乡村爱情》开播,王亚彬精彩的演技获得无数观众的喜爱。
温柔、坚强、憨厚的王小蒙形象深入人心。
这也让仅凭一部电视剧就小红的王亚彬感到惊喜。
许多老师同学看到后纷纷打电话过来,语气中满是惊讶:“王小蒙真的是你演的吗?”
“没有想到,你演得还不错嘞!”得到亲朋好友的认可,王亚彬心里澎湃,也对自己的表演更有信心了。
在拍摄第二部《乡村爱情》时,她一边学习角色,一边继续努力舞蹈训练,随时准备参加舞蹈比赛。
剧组的工作人员见怪不怪了,王亚彬一边扮演王小蒙,一边在片场练习基本功,抽空看剧本、背台词都已经成了习以为常的事。
第一、二部《乡村爱情》播出后深受观众欢迎,人们满怀期待等待第三部。
没想到第三部开播时,扮演王小蒙的竟换了一位演员,此前对此毫无预警。
这突然换角让观众们纷纷猜测和讨论,也产生了许多传言。
“王亚彬和别人有绯闻关系,疑似因戏生情”、“王亚彬和赵本山闹掰了”。
但这些其实都并非真正原因。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王亚彬退出了《乡村爱情》的拍摄呢?
2009年,赵本山开始准备开机拍摄《乡村爱情》第三部,原本还打算继续起用王亚彬出演王小蒙。
但碰巧这一年王亚彬研究生毕业,毕业大戏《仲夏夜之梦》需要她作为主演和编舞,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等排练完成,还要带该剧去英国演出。
这些日期正与《乡村爱情》的拍摄计划冲突。
面对再红一次的机会,王亚彬还是决定放弃,选择把时间投入到舞蹈创作中。
尽管失去了再火一次的良机,但王亚彬并未后悔放弃出演的决定。
她与赵本山依然保持着友好关系,过年时还会打电话问候,见面寒暄,聊聊各自目前的工作。
王亚彬偶尔也会带父母去拜访赵本山,一起吃顿饭,聊聊天。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非常感激赵本山在拍摄时对她的悉心指导,让一个舞蹈演员能把一个农村妇女演活,这对她帮助很大。
尽管后来见面不多,但那段美好的合作经历王亚彬记忆犹新。
毕业之后,王亚彬把工作重心放回到舞蹈上,这与老师的教导有关。
她曾回母校看望过舞蹈专业的老师,老师自然知道她拍戏的事,一方面为她高兴,一方面也很担心。
老师见多了,知道很多专业舞蹈毕业生最后都做了与舞蹈无关的工作,不希望王亚彬这棵好苗子最终也一样。
两人在校园漫步聊天,临走时老师拍拍她的肩膀,认真地说:“亚彬啊,舞蹈这面大旗,千万不能在你手里落下。”
老师的这番话,让王亚彬久久不能平静。
她理解老师的用心良苦,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选择。
不能因为拍戏耽误舞蹈事业,舞蹈才是自己的天职。这句话成了她后来坚持的动力。
为了舞蹈,她没有后悔放弃拍摄《乡村爱情》。
毕业后不久,王亚彬萌生了创建自己的舞蹈团队的想法。
但这需要大量资金作为运营支持。
王亚彬的资金有限,但还是尽力投入了所有积蓄,勉强凑够了十多万创建了团队,取名“亚彬和她的朋友们”。
刚开始没有赞助商,团队常常捉襟见肘。
王亚彬只能带队员们排练、演出,用演出收入勉强维持团队运转。
好在半年后,团队有了一定知名度,她这才着手积极物色赞助商。
但对于初创团队,许多赞助商往往持观望态度,王亚彬东奔西走也换不来认可。
有人干脆拒绝,有人委婉拒绝,王亚彬也曾一度动摇自己的决定。
但她没有放弃,继续积极争取支持。
终于,靠着乐观态度和坚持不懈,王亚彬还是联系到了一些赞助商。
有了赞助,团队运转不再像以前那么拮据,但仍入不敷出。
直到2013年,据节目披露,王亚彬自己已经向团队投入了近200万资金。
这个数字让她自己也吃惊,但她没有因此放弃创业的梦想。
除了资金问题,她还需要大量时间参与训练及各地演出,无法经常回家。
只能时不时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父母并不强求她去拍戏挣快钱,只是叮嘱她要照顾身体。
简单的问候中暖暖的关怀和支持,让王亚彬对舞蹈之路更加坚定。
艰难奋斗过后,王亚彬终于取得了舞蹈事业上的成就。
随着演出次数增多,她和团队也渐渐获得业内外认可。
2014年,英国国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邀请她参与创作。
王亚彬成了第一个受邀的中国编舞家,为此倍感荣幸的同时也压力山大。
尽管她对芭蕾舞感兴趣但未系统学习过,但她意识到,不同舞种间有相通之处。
抱着积极态度,她全情投入创作中,与英国舞者密切合作。
艰苦排练三周后,两人的交流与理解已无障碍,呈现效果大幅提升,总监见后也对王亚彬的舞蹈实力给予高度评价。
2016年,舞蹈剧正式公演,王亚彬的表现获得舞蹈界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许多因为《乡村爱情》认识她的观众,也为她的翩翩舞姿所折服。
归国后,她继续带领团队排练演出。尽管生活枯燥,但她依然热爱舞蹈事业。
她创作了多部优秀作品,如《生长》、《青衣》、《世界》、《扇舞丹青》等,广受欢迎。
她也将创作重心放在改编中国传统故事舞蹈上,希望用舞蹈传承经典,讲述女性故事,呈现视觉震撼。
2022年,她还推出新巡演《舞动经典》,受到观众热烈追捧。
如今回看,王亚彬的选择可以说是非常正确。
她遵从内心,选择了热爱的舞蹈事业,掌控着自己的人生。
相信每次她 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时,自己也并不后悔当初的抉择。
因为坚持热爱,又何须后悔呢?
从启蒙老师的引导,到进入舞蹈院校,再到舞台获奖、组建团队,王亚彬走过的点点滴滴都与舞蹈紧紧相连。
它已经成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色彩。
尽管出演《乡村爱情》让更多人认识她,但王亚彬早已淡然处之,因为她有更大的理想和事业。
如今的她,不仅是出色的舞蹈家,也是独立女性的楷模,用毅力和智慧编织出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