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红皮鸭子”:大街小巷都能闻的香味
芜湖“红皮鸭子”:大街小巷都能闻的香味
芜湖人好切(第四声)
这个是大家都晓得的事实
可是你要问芜湖人为什么好切
关键就在于芜湖的美食太多
就简简单单的鸭子
就是在芜湖人的餐桌上玩出了许多花样
在芜湖老百姓的心中
“无鸭不成席”
几乎已经成为芜湖人的一种饮食文化
大家咽哈子口水再往下看哈
夕阳西下,走在马路边上的人总会看到这样一幅场景,总会看见三五个人或排着队或围着一辆小车时不时的唠上两句嗑,走上前一看原来是在排队买红鸭子。
红鸭子又名“红皮鸭子”,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菜,属于徽菜系。此菜鸭子金黄里透着红,脆而不酥,入口既化。将烤好的鸭子用刀片成一指宽的带皮鸭片,用煨鸭子的汤,加糖和醋以及特制香料放在锅里,熬制成甜鲜的卤,将鸭肉片蘸着卤吃。
说过北京的烤鸭,目睹过南京的板鸭,不是口感偏淡就是偏咸,总没有合适的味道。
小时候,一旦家里来了客人,爸妈就会拿上碗道:斩鸭子去。站在鸭摊子边,望着橱柜里防着一只只红彤彤的整只鸭子,忍不住舔舔嘴唇将口水往肚里咽。只见卖鸭子老板胸前围只围腰子,从玻璃门里拿出一只鸭子放在蒸板上,然后,麻利的将那只完整的鸭子剁成块状放入碗里,浇点汤汁和卤便是下酒的好菜。
若遇上个家里有孩子的人,会将鸭腿留得大些,不斩,留着给孩子拿着啃。端着鸭子回家路上时常忍不住偷偷拎块尝尝,逢上家里斩鸭子我饭都要多吃上一碗,至今想起鸭卤泡饭的滋味还意犹未尽。
红皮鸭子的模样煞似好看,原本肉白色的鸭子被烤的红扑扑的,油光可鉴。红皮鸭子是香而脆的,尤其是烤出的鸭皮,脆而不腻,逢上冬天里的鸭子浑身没有一点肥油,全是精瘦精瘦的肉,那鸭子才叫入味上口。今天,可口的鸭子依然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依然有人排着队买。
晚上,嘴巴有点馋了,想吃鸭子了。沿着巷口拐了个弯来到鸭摊贩前,斩鸭子老板正忙碌着不亦乐乎,夕阳西下,望着行色匆匆的人们,斩鸭子的传统还要延续下去很久,很久。
□延伸阅读
“红皮鸭子”来历众说纷纭
关于“红皮鸭子”的来历众说纷纭。以前芜湖的鸭子做法类似于“北京烤鸭”,是用炉火慢烤而成。相传在清朝,芜湖一家以烤鸭著名的酒楼,每天都有大量的食客前来享用烤鸭。一天中午,一个负责烤鸭的小伙计因为太疲劳,就靠在一旁睡着了,醒来后发现烤鸭的炉子炭火熄灭了,烤炉里面的鸭子也没有烤好。此时,等候吃烤鸭的食客们已经有点不耐烦了,连连催促上菜。
重新点火烤鸭来不及,小伙子发现厨房正好有一大锅热油,情急之下将“半成品”的烤鸭放入油锅中炸熟,起锅后刷上糖、醋等作料,将这盘外酥里嫩的“烤鸭”送上餐桌。没想到,烤鸭经过油炸,鸭皮酥脆,鸭肉香嫩可口,别有一番风味,食客吃后赞不绝口。于是,酒楼老板将“烤鸭”变成了一道特色菜。经过后人不断的改良,逐渐形成了现在芜湖“红皮鸭子”的独特味道。
但芜湖市餐饮协会秘书长童春年则认为,“红皮鸭子”为芜湖厨师独创。以前栗炭紧缺,以陈春华大师为首的制鸭高手们,就将加工后的鸭子抹上麦芽糖烘烤干,最后的烤制改为放入油锅里浸炸成熟。油炸比吊炉烧烤的色泽均匀、油润透亮,而且成本低,再则油烟比炭烟污染小,所以就渐渐在芜湖普及了。
童春年说,“红皮鸭子”已经上了两次央视的“一城一味”,“我们最想做的,是让‘红皮鸭子’也成为芜湖的地标。小小的红皮鸭,生于江南,红于江南,终究有一天,它会红遍全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