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姑娘,在北京胡同住10年,嫁小6岁中国小伙,不生孩子不工作
德国姑娘,在北京胡同住10年,嫁小6岁中国小伙,不生孩子不工作
德国姑娘,在北京胡同住10年,嫁小6岁中国小伙,不生孩子不工作
讲述:小素
整理:肖寒先生
我叫小素,今年32岁,来自德国,10年前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因为热爱北京的古老文化,所以一直留在北京生活,并没有回到德国。我喜欢复古的事物,在我的世界里,自认为是一名生活家,也是一名摄影师和画家。我在北京的胡同住了十年,在我周边没有一个外国人住在这里,而多年生活在胡同,大家也都习以为常,并不会觉得奇怪我这个外国人的存在。
我的房间不大,只有20多平米,是那种很具有北京特色的北京四合院,当然,我只是租住在这个四合院中的其中一间房子,在这个院子,生活着四家人,一对老北京,还有几个外地人。
我们邻里关系相处的非常不错,我也是胡同的蹭饭专业户,因为生活时间长了,大家都热衷于让我蹭饭,不管是张家包饺子,还是李家吃火锅,都会喊我一声,我可不是那种会客气的人,逢叫必去。
喜欢住在胡同的原因,是因为我热爱中国的文化,胡同的建筑风格,就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符号,古老、沧桑、富有生命力。
其实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完全爱上北京的生活方式了,这是一座忙碌的城市,大家马不停蹄的为了生计而奋斗,不管是起早贪黑,还是风吹日晒,大家都热衷于为家人,为未来奋斗,这种精神感染着我。
在过21岁生日的时候,一位男同学送我一台相机,从那个时候开始,专注于研究拍照,北京的风景很美,不管在任何地方,进入镜头,便是风景,便是艺术。因为从小喜欢复古的事物,所以,我开始收集一些古老的物品,一把铲子,一把锁,一颗核桃……
最后这么多年收集的太多,导致我的房间都摆满了物品,每次上床前都需要挪动床上的物品,但这一切,被一个北京男孩改变了。
当时我刚住在这个胡同两年多时间,遇到一个只有十八九岁的小男孩,他在遇到我之后,想要参观我的房间,当时还有担心,害怕遇到坏人,但看他的年纪以及眼神,发现并不是,然后就带到胡同,他说:“我家在很久之前也是这样的四合院,不过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他向我讲述了他的家族故事,在很久之前,他的祖上当过大官,有自己的好多宅子,但随着历史变迁,一切都化为乌有。
自从他知道我的住处后,隔三岔五地来找我玩,当然,大部分时间都是落空的,因为我的时间不固定,不确定什么时候会在家里,有时候为了赶着拍日出,凌晨两点就起床,骑自行车去郊外。有时候为了吃美食,会赶在早晨六点起到天津。
而他为了“逮住”我,有时候会在我家呆二十四小时,这份执着,慢慢地感动着我。但在我心里,不想和比我小的男孩交往,可能是受到中国思想的影响吧。可他很执着,从高三到大学毕业,我被他打动。
在2020年的时候,我们结婚了。
我喜欢叫他未子,也不知道是怎么就给他取了这个名字,反正就是觉得古朴,有趣,他也乐意让我这么喊他。
但我们有一份约定,我不会生孩子,也不会出去工作,因为我觉得现在的自己做摄影,闲了在家画画,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他答应了。我感受到他的爱意是那么的强烈。
未子把我收藏的物品搬到他家的仓库中,他说:这些你心爱的物品,应过给我让地。
我喜欢他执着又直白的性格,从不做作,也不掩饰,每次有什么说什么,但我们并不是经常住在一起,他喜欢独居,我也一样,有时候觉得,我们两个结婚,更像是两颗灵魂的组合。
我在这个胡同住了十年,很多人好奇我靠什么生活,其实我靠卖摄影作品和油画,大部分是我父亲帮助我的,在德国,能看到北京的美景,因为那是出自我的相机,我的画作中的。
我叫小素这个名字,也是源自中国文化,我喜欢素雅的事物,而我本身也想做一个小女人,所以,就叫做小素。
作为一名德国人,但对北京的热爱和对家乡是一样的,也许,这辈子都会住在胡同中,直到白发苍苍那天,或许我会回到德国,落叶归根,至于未子,我们没有商量过更久远的未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