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成县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
成县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位于甘肃省南部、陇南市东北部。成县古称成州,西魏置成州,明朝降州为县。成县下辖14镇、3乡,15个居民委员会、245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1676.54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7.03万(2015年)。
成县地处西秦岭余脉,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750-2377米之间,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冷暖适度,被誉为“陇右小江南”、“陇右粮仓”。成县自然资源丰富,有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是全国第二大铅锌矿带,2016年完成生产总值约54.5亿元。
成县被评为“千年古县”,是“中国核桃之乡”、“中国最佳旅居度假名县”、“中国最美生态宜居旅游名县”,境内有西狭颂风景名胜区、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杜少陵祠等景点。
中文名称
成县
外文名称
Chengxian County
别 名
成州、同谷、陇上江南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中国 甘肃省 陇南市
下辖地区
城关镇、红川镇等14镇3乡
政府驻地
城关镇
电话区号
0939
邮政区码
742500
地理位置
甘肃省东南部、徽成盆地
面 积
1676.54平方公里
人 口
27.03万人
方 言
中原官话秦陇片
气候条件
四季分明,冷暖适度
著名景点
西峡颂、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杜少陵祠
机 场
陇南成州机场
车牌代码
甘K
高等院校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历史沿革
成县上古为《禹贡》雍州之域。
西周:周文王为南国化疆,后孝王封非子于秦,养马汧渭,地属秦地。
东周:春秋时期为白马氐国。
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封天下为三十六郡,成县属陇西郡,称下辨道。
汉:始置武都郡,以县改属之,仍称下辨道。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武都郡隶属益州刺史部。
新朝:王莽代汉后,改县称杨德。
后汉:仍为武都郡,治下辨,界于陇西、武都二郡之间。
三国时期: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遣将屯兵下辨。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春正月,县入魏,隶益州刺史部。蜀汉建兴七年(229年),县复属蜀汉。蜀炎兴元年(263年),成县为魏所有,属雍州之武都郡。
晋泰始五年(269年)置秦州,县属秦州之武都郡,下辨仍为郡治所。太元十年(385年),杨定称藩,表置仇池郡,以县入郡。
南朝宋元嘉十九年(442年)平仇池,县入宋,隶南秦州之武都郡。北魏太武帝真君七年(446年),初置仇池镇,以县隶镇。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南秦州为成州,初置同谷县。《国语》有“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的说法,成州地近炎黄二帝早期活动区域,则其寓意为“王朝中兴,永锡祚胤”之意。《说文解字》释“同”,为两水会合之处,青泥、下辨两水会合后,注入飞龙峡峡谷,同谷因此得名。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以同谷县属康州,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初置河池郡,以康州之同谷县属河池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以同谷县置西康州。贞观元年(627年),废西康州复置成州,以县属成州,隶陇右道。天宝元年(742年),改成州为同谷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成州。宝应元年(762年),吐番攻陷成州治所上禄县。州治没吐番后,以县入属凤州,为唐、蕃犬牙交错地区。咸通七年(866年),复置成州,徙治县东南七里之宝井堡,后徙治同谷。后唐复置成州,治同谷县。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成州入属北宋,治同谷,领栗亭县。开宝六年(973年)升为团练。初隶陕西西南路,至道三年(997年),成州隶陕西路。
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分利州为东西两路,以成州隶利州西路。开禧二年(1206年),州入金朝。开禧三年(1207年),州复属南宋。
元至元七年(1270年),并同谷、天水二县入州,州隶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之巩昌总帅府。
明洪武二年(1369年),成州入属明。初隶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之巩昌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洪武十年(1377年),改州为县,直隶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之巩昌府。
清朝时成县初隶陕西布政使司之巩昌府,康熙三年(1664年),分陕西为左右布政使司,成县隶右布政使司之巩昌府。康熙六年(1667年),改陕西右布政使司为巩昌布政使司,成县仍属之。康熙七年(1668年),改巩昌布政使司为甘肃布政使司,成县因之。雍正五年(1727年),以天水、青石、白环三里入秦州,以阶州八百户、礼县府城村民及西固所军入成县。雍正七年(1729年),升阶州为直隶州,成县始属阶州。
民国元年(1912年)三月十五日,成县光复,属中华民国,初隶巩秦阶道。民国二年(1913年)二月,裁撤清制府、厅、州、分州,一律改县制,并改知县为县知事。巩昌府废后,成县属陇南道(治天水,后改渭川道所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政府将甘肃省划分为七个行政督察区,成县划属第四行政督察区(公署驻天水)。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甘肃省划分为八个行政督察区,成县改属第八行政督察区(公署驻武都)。全县置五镇八乡。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以汪川镇入属徽县。至此,全县四镇八乡。
1949年12月2日,成县全境解放,成县属武都专员分署。12月下旬,全县新建立5区48乡。1955年5月1日,以西和县纸坊乡入属成县。1956年,以县改属天水专员公署。1958年3月25日全县为1镇23乡。1958年7月20日,成县、徽县、两当三县合并,是为徽成县(县人民委员会驻徽县城关镇),属天水专员公署。1961年12月30日,撤消徽成县,恢复成县、徽县、两当县建制。成县改属武都专员公署,县人民委员会仍驻成县城关镇。1968年8月20日,成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全县为22个公社。至1985年,全县设2镇、20乡、243个行政村,1472个村民小组。1985年5月14日,武都专区更名为陇南地区,成县随属陇南地区。2004年12月,陇南地区撤地设市,始置陇南市,成县归陇南市辖。
旅游景点
西狭颂
西狭颂
西狭颂风景名胜区,位于成县西10公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962年,甘肃省政府将《西狭颂》于附近另一处东汉摩崖石刻《耿勋太守碑》(亦称耿君表颂)同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峡颂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鸡峰山
鸡峰山
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成县县城西南15公里,鸡峰山处于西秦岭余脉的徽成盆地中部,海拔1917米。绵延20多公里。鸡峰山面积12583.5亩,有以松、竹为主的乔灌木55科、100余属、200余种。水果、油料、香料、蜜源、药用和观赏植物102科、446属、1296种。植被覆盖率高达90%以上。鸡峰山古来以"鸡峰耸翠"列成县八景之一,素有"陇右小峨嵋"之称。鸡峰山是以教佛为主的宗教文化建筑群。鸡峰山古来就是甘、陕、川三边佛教名山。1999年5月国家林业局公布为国家森林公园。
杜少陵祠
杜少陵祠
杜少陵祠,又称杜公祠,杜甫草堂,时修筑于成县县城东南3.5公里处的凤凰山麓、青泥河两岸的一处纪念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祠堂式建筑。杜甫在成县创作了《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工山》,《凤凰台》,《万丈潭》、《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发同谷县》等十几首诗篇。
其他景点:裴公湖、泥功山、五仙山、浪沟、吴挺碑 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