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令:从姑苏蓝氏的卷云纹解构中国卷云纹符号艺术
陈情令:从姑苏蓝氏的卷云纹解构中国卷云纹符号艺术
随着国人的的文化自信不断提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视剧、网络都剧聚焦国风之美,用人们熟悉的中国元素感染观众,希望能够让人在娱乐中了解中华文化传承千年的底蕴。《陈情令》就是其中一部比较成功的电视剧。《陈情令》中融入不少国风元素与传统礼仪,在讲述主人公魏无羡及其挚友蓝忘机锄奸扶弱、匡扶天下,完成自我成长的传奇故事的同时,也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
《陈情令》海报
作为一部电视剧,《陈情令》在服化道等细节上,是非常有匠心精神的。剧中涉及到的五大家族都有着自己的风格与特色,每个家族都有代表自己的的家纹,如姑苏蓝氏的卷云纹,云梦江氏的九瓣莲花纹,兰陵金氏的牡丹纹,清河聂氏的兽头纹,岐山温氏的鸟纹,其中卷云纹,九瓣莲花纹,牡丹纹,鸟纹都是我国古代的传统纹饰。今天我们就以以姑苏蓝氏卷云纹为例,浅析一下秦汉时期卷云艺术符号。
《陈情令》五大家族家纹
卷云纹起源
卷云纹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出现在彩陶上的涡旋纹。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不高,文化艺术水平相对也比较低下,所以在图形装饰方面属于单纯几何形时期,在这一时期,漩涡纹是装饰的主要纹样,在器物上占主要的地位。
据考古学资料,在世界各地,但凡是有人类生存过的印记,几乎都能发现旋纹。从爱尔兰境内的史前巨石到百慕大急速流动的漩涡、从仰韶文化彩陶上横贯器身的案饰纹样到埃及和爱琴文化的器物表面的装饰,从乌克兰等中亚地区的原始雕刻到墨西哥、秘鲁等中南美洲的各代遗存,都可以发现神秘莫测的旋纹装饰。
四联旋涡纹
旋涡纹饰是世界上最早产生的纹饰之一,在中国纹饰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相同文化的宏观背景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云纹艺术的发展,随着朝代的更替,带有旋涡特征的云纹一直延续和变化。
随着朝代的更替,带有旋涡特征的云纹一直延续和变化。云纹的发展过程就是将螺旋形纹样与云形相结合的一个发展过程。到中国秦汉时期旋涡纹进一步发展,成为卷云纹。这种纹样被看成是云雷纹向汉代云气纹过渡的一种纹样。它的特点是简化和打散了原来规则化、图案化的形式,几何形的螺旋纹的特征在这里变得不那么明显了,总体形象变得简单化。
卷草纹 汉代卷云纹演化而来
从视觉语言符号角度分析卷云纹
“符号是意识与对象世界之间的结构关系,它是二者融合为统一的意义世界”。
卷云纹是装饰艺术中极富特色的图形符号,传统观念把符号当作某种实体的指代物,是意识的被动工具, 但实际上,符号的本质只是一个在意识与对象之间的中介,表示一种意义。 从符号学来说,符号之所以为符号,是有着一个人为的约定俗成的过程,有了这种约定俗成,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才能统一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观念,成为一个群体的共同意识。卷云纹的视觉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古人的人文观念和精神哲学。
《陈情令》影视截图 蓝氏地毯上的卷云纹
卷云纹由云头、云躯、云尾三部分构成,其形婉约灵动,充满了灵性与气势,随意且自由,率性而灵动,奔放中不失韵律,散漫中亦流露着秩序。一直到今天,这些图形视觉元素所传达出的深刻的人文观念和精神哲学在装饰艺术领域中依然备受推崇。
云头
在卷云纹的形态造型中,云头是最具稳定性的元素。从商周时期一直到秦汉,云头一直是卷云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构成视觉元素的角度来看,云头就是我们在平面构成中所说的点,从结构形态上看,秦汉时期卷云纹的云头和商周时期云雷纹的云头有着很大的内在联系,商周时期的云雷纹就是以两个云头互相排列所形成的纹样。从符号学角度来看,云头的形式表达和情感表达就形成了其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实际上,云头是卷云纹最具标志性的视觉符号。
各种形式的卷云纹头
春秋至秦汉时期,卷云纹虽然一直处于发展时期,但是卷云纹的基本造型一直都没有发生改变,始终保留着旋涡纹饰样下的典型形态—卷曲状的云头。以一个基点为中心,呈“旋转,旋转一两圈或多圈,或单、双旋,或呈C形、S形。古人认为,世间万物的运动规律是周而复始的恒稳关系。通过这样的结构模式,在形态上概括而抽象地表达了先人对自然运动规律的认识。
云头的符号意义,不仅仅在于它形象的记录与表现了先人对自然世界的认识,也意味着他们能够感受自然规律和享受自然运动的美感。人们将主观对动静、阴阳、气韵的理解都化成一条曲线,容我如无数种具象抽象的图案中,表现着人们普遍的审美习惯和规律。
云躯
云躯的出现与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的金银错工艺的使用是密不可分的,因为金银错工艺的特殊性,只有用大量的线条才能突出金银材料的材质特色,而加长线条可以很好地体现金银错的装饰效果。从视觉元素的角度看,如果云头是点,那么云躯就是扩展空间的线,从符号的意义来说,云躯的作用就是将云头所定下的气韵风格延续下去,成为这一风格的延伸。
如果说从原始旋纹到商周云雷纹都给人以点状的感受,那么到了汉代,则出现了以线为主要特征的云气纹。汉代云气纹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其云躯的线性化,而线状、带状云气纹给云躯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云躯将云头的表现空间延伸开,使得整个纹样更加富有视觉上的弹性和张力。
云躯的形态不除了有直线、流线外,还有呈三角形的、半圆形的,这些丰富的形式都扩张和延伸了原来简单的形式感和空间感。如秦汉时期的漆器,漆器中的线条是写意性的、抽象性的。漆赋予线以个性,线则赋予漆以生命,线是漆器装饰的基本语言和主要艺术形态,或曲折盘卷、或流动飞舞,或粗细相容、或刚柔并济,这些都是卷云纹中线的魅力。
带状云气纹 汉代棺梓装饰
可以说,云躯这条“线”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云躯这条“线”,商周时期的云雷纹就不可能独立出来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勾卷纹,也不可能出现汉代的云气纹。除此之外,汉代的云气纹中也出现了双线云躯,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的带形云躯,极大的扩大了云躯的覆盖面,将密集的线条变得有条不紊。在整体的装饰效果上,带状的云躯也起到了加强流动,造成气势的作用,将急转回荡的云气纹的气势表现的十分到位。体现了卷云纹流动磅礴的气韵。
中国人一向都很讲究“线”的艺术,因为“线”是生命的运动和运动的生命。
“中国美学一向重视动态的对象、实体、外貌,及其内在的功能、结构、关系,这些归根到底又来自和被决定于动态的生命。”
云尾
汉代云气纹由于是线性特点,所以不同的饰物为了与载体的精神内涵相适应,因此出现了大量的与植物和鸟兽嫁接的特色。从出土的汉代织锦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和动植物嫁接的云气纹,它们给织锦的纹样增添了许多丰富华丽的样式,也给织锦的装饰增添了几分新意。这些丰富的动植物形象的嫁接,促成了云气纹有着穗状形态的飘逸尾形,从而也将卷云纹的视觉表现元素进一步完善,造就了新的造型元素—云尾。
与鸟形结合的卷云纹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云尾出现的因素,两汉时期,由于统治阶级信奉神仙思想,大肆宣扬鬼神观念,所以社会风气向飘渺、灵动方向发展。这个时候的云气纹侧重表现在“气”上,为了体现“气”,所以人们在有意无意中将卷云纹的身体、尾巴拉长,形成“气”犹未尽的感受,体现气象万千的动感姿态。
云尾这一符号在云气纹中,除了具有形象上的定型作用,还有气势内涵上的象征作用。
而云气纹中装饰面的出现也是伴随着汉代云气纹云尾的添加而出现的。云气纹有了云尾,就显得更加飘逸壮观,形象也会更加优美生动,整体形态富有灵气,流畅而浪漫。就视觉角度来说,植物叶片的融入使得单线条的云气纹变得更加富有感染力和穿透力。特别是带有辟邪作用的植物如茱萸、蔓草等元素的融入,使当时的云气纹具有免灾辟邪、祈福安康的功效,更加受人推崇。
嫁接式云气纹
云尾需要与通过动植物与卷云的嫁接联系起来,嫁接促成了“云尾”元素在汉代的丰满和成熟,从而将云气纹的气势由“带状”的线型流动上升到了“尾状”的面型飘逸,因而汉代云气纹有一种自由浪漫的风格,正是这种自由的取向和浪漫的格式促成了汉代云气纹向巅峰的发展。
小结
总的来说,从春秋到秦汉,卷云纹的发展变化主要的走向是:云头相对简化、云躯日渐繁杂,云尾逐渐丰富,随着整个卷云纹的框架日益成熟定型,卷云纹的视觉语言元素也一步步走向完善与成熟,单个的点状分布逐渐发展到线条的融入,再到面状的分布,使得卷云纹的表现形式日益丰满,为后世继续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固定模式与参照骨骼。
汉代漆盘图案
人们对于自然浮云的向往、对神仙思想的崇拜促成了云气纹从一个自然之物发展成为一个抽象的涵盖民族审美的概念之物,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符号”。对于国人来说,以艺术形态的符号流传下来的云气纹不仅仅是一个装饰纹样,也是一个涵盖人文信仰和思想观念的共同意识,云气纹的灵动、不羁,也象征着人们追求解脱、崇拜神灵的浪漫主义思想情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