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之王-巴雷特M99,到底有多强,看看这些数据你就明白了
狙击之王-巴雷特M99,到底有多强,看看这些数据你就明白了
M99是巴雷特公司于1999年推出的新产品,别名BIGSHOT,取英文“威力巨大,一枪毙命”之意。M99是一款性能先进、用途广泛、精度高、射程远、重量轻、结构新颖、性能可靠、易维护的大口径半自动狙击步枪。
M99综合数据:
全枪长:1447.8 mm(57 in)
枪管长:736.7 mm(29 in)
枪管缠距:381 mm
全枪重(不含瞄具):12.9 kg(28.5磅)
有效射程:1500m
初速:800m/s
弹匣容量:5rds
瞄具倍率:8×,10×
分解后最大长度:965.2 mm(38 in)
图一:M99狙击步枪实景图
M99的主要用途:
作为大口径狙击步枪的巴雷特M99,其主要作用是用于反器材,能够摧毁1~2公里远距离上的轻型防护目标,它不是以人员杀伤为主要用途,而主要用于打击高价值军事目标,如停机坪上的飞机、盘旋的直升机、轻型装甲车辆、通信车、油罐、雷达、监测系统以及掩体、机场设施等,还可有效地封锁交通要道、桥梁和渡口等。
M99的主要特色:
巴雷特M99半自动狙击步枪可以迅速地分解成上机匣、下机匣及枪机框3部分。分解销位于机匣右侧,一个在弹匣前方,另一个在枪托底板附近。上下机匣是主要部分,为了保证其强度及耐磨性选用了高碳钢材料。下机匣联接两脚架、枪手底板及握把,其内部包括枪机部件及主要的弹簧装置。上机匣主要包括枪管部分,即枪管、枪管复进簧和缓冲器。焊接在上机匣上面的是机械瞄具、光学瞄准镜座及提把,而与内部焊接在一起的是枪管衬套及枪管止动销。当击发后,火药气体推动弹头沿枪管向前运动,同时又作用于弹壳底部,将推力传给枪机,再由枪机闭锁突笋传给枪管节套,最后通过枪机体传到枪机框后部。这样可以分散射击时产生的振动,避免损坏闭锁机构。
与同类武器相比,高精度是M99的最大亮点。全枪重量轻、后坐力小,抵肩与贴腮高度可调,尾部支撑高度也可调,与两脚架配合,支持全枪重量,以提高射击时全枪的稳定性与射击精度。再加上先进的白光瞄准镜,全枪的射击精度大幅提高。在100米处,M99的Rso(50%的枪弹散布范围)密集度小于2.2厘米,和美国的M82处于同一水平。在风速为4米/秒时,用M99对1000米处目标射击能命中半径为0.5米的圆;对1500米处目标能命中半径为2.5米的圆;射击2500米处的目标,能命中半径为5米的圆。
图二:M99狙击枪子弹对比图(横置的)
12.7毫米枪弹的穿透力很强,能够直接击穿掩体后命中人员目标,使人员丧失战斗力。由于该枪枪管采用特殊的膛线,因此可使用穿甲、燃烧、爆炸、精度弹等多种12.7毫米枪弹。与配装的白光瞄;隹镜配合使用,具备了射程远、精度高、穿甲能力强、终点效应突出等特点,可得心应手地对战场上多种目标实施有力打击。如使用穿甲燃烧弹,在500米距离上,以90°着角可击穿厚度为15毫米的钢板。使用穿甲爆炸燃烧弹,以30°着角,距离目标800米,可击穿10毫米厚均质钢板。使用爆炸与燃烧弹时,可在300米处击穿1.8毫米厚的钢板后再爆炸,产生的破片数超过了18片,还可引燃易燃物。
M99的实战记录:
图三:M99狙击动图
2004年4月9日狙击手Stven Reichert使用M82A3狙击步枪为前方遭遇袭击的14名海军陆战队员提供火力支持。当他发现三个恐怖分子携带机枪向高处运动时,就瞄向了1600米外一堵围墙后面的恐怖分子。开火后步枪发射的MARK211穿甲燃烧弹在围墙上炸开个大洞,碎片如同霰弹一样横扫,从瞄准镜里看到围墙背后的一堵墙瞬间被染红,一击三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