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记叙网 > 娱乐 > >正文

​重现慕尼黑奥运男篮决赛,导演没把美国队描绘成坏人

摘要重现慕尼黑奥运男篮决赛,导演没把美国队描绘成坏人 6月13日,俄罗斯体育题材电影《绝杀慕尼黑》在内地上映。影片还原了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篮球决赛现场,登顶俄罗斯影史票房冠...

重现慕尼黑奥运男篮决赛,导演没把美国队描绘成坏人

6月13日,俄罗斯体育题材电影《绝杀慕尼黑》在内地上映。影片还原了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篮球决赛现场,登顶俄罗斯影史票房冠军。新京报记者专访了《绝杀慕尼黑》导演安东·梅格尔季切夫,他讲述了拍摄这一体育史上最具争议比赛的幕后故事。

重现慕尼黑奥运男篮决赛,导演没把美国队描绘成坏人

《绝杀慕尼黑》剧照,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篮球决赛,苏联篮球队夺冠。

6月13日,俄罗斯体育题材电影《绝杀慕尼黑》在内地上映。影片2017年曾在俄罗斯掀起观影热潮,票房超过《复仇者联盟3》、《毒液》等好莱坞大片,以30亿卢布登顶俄罗斯影史票房冠军。

《绝杀慕尼黑》还原了1972年奥运会篮球决赛现场,将体育精神与个体命运巧妙结合,获得了豆瓣评分8.2的高口碑。近日,新京报记者专访了《绝杀慕尼黑》导演安东·梅格尔季切夫,他讲述了拍摄这一体育史上最具争议比赛的幕后故事。

剧本的难点在于平衡真实性和戏剧化

《绝杀慕尼黑》的剧本以传奇篮球运动员谢尔盖·别洛夫的回忆录《一跃而起》为基础创作而成。1972年,冷战中的美国和苏联相遇在慕尼黑奥运会的男篮决赛,面对连续36年未尝败绩的美国队,苏联队教练加兰任深知自己肩负重任,然而他依然坚定表示:“美国队早晚有一天会被打败,我觉得最好是输给我们。”

这场比赛双方交战激烈,在结束前3秒钟,美国队以1分优势领先,比赛结果似乎已成定局。然而峰回路转,苏联队员亚历山大·别洛夫(影片中的萨沙)的一个压哨球逆转了比赛结果。

重现慕尼黑奥运男篮决赛,导演没把美国队描绘成坏人

真实赛事图片,

亚历山大·别洛夫在最后三秒上演

绝杀。

“这场比赛的意义非凡:美国人至今仍记得它,我们也是如此”,导演安东·梅格尔季切夫表示,这是他迄今为止参与过的最复杂的项目,“我必须同时拍出真实的体育记录和戏剧性叙事,以便观众能够识别比赛中的球员并了解他们的处境。”

安东·梅格尔季切夫在真实记录和戏剧化之间“走钢丝”,“大部分的人从来没有打过篮球,甚至不知道篮球是什么,但他们的心会像那个在比赛里面的人一样,不顾一切地想赢得胜利、由于做不到而放声痛哭。”

为了还原赛事气氛,6台摄像机同时拍摄

安东·梅格尔季切夫透露,大型体育赛事的电影表现非常困难,真实拍摄根本无法同时调动所有观众的表演。所以,为了实现真实观众气氛,特效部门专门研发并创建了一个新型的“人群克隆系统”,为长镜头到中等的镜头提供逼真的角色呈现。

比赛现场由六台摄像机同时拍摄,每个摄像机都有自己的一个团队操作。第一台天花板上的摄像机提供了运动镜头所需的速度和方向。第二台摄像机,即剧组所称的“第六名球员”概念。第三台摄像机用于广角镜头,而第四台摄像机专门用于苏联队的对手拍摄。还有一台机器专门拍摄倾斜的运动镜头,最后一台用于慢动作拍摄,再使用硬件同步多个摄像机源。

此外,除了近视眼球员阿扎在现实生活中是专业的篮球运动员外,其他多数主演都是演员,而非职业运动员,饰演萨沙和谢尔盖的两位演员之前都没有接触过篮球。他们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在篮球教练的带领下,每天花几个小时训练。并且所有演员都需要和专业篮球队进行大量的比赛。影片拍摄完成,很多人开玩笑说,他们已经可以进专业篮球队。

重现慕尼黑奥运男篮决赛,导演没把美国队描绘成坏人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苏联篮球队队员合照。

[观影tips】

1、影片中最后投出绝杀球的篮球运动员萨沙患有罕见病,但原型亚历山大·别洛夫在1972年比赛时还很健康,他在1976年奥运会被查出心脏问题,两年之后,别洛夫就因为心脏肿瘤疾病英年早逝,年仅26岁。

重现慕尼黑奥运男篮决赛,导演没把美国队描绘成坏人

《绝杀慕尼黑》中的苏联篮球队员萨沙。

2、影片中比赛得分最高的篮球队员谢尔盖·别洛夫擅长打后卫,是世界公认的最杰出的篮球运动员。谢尔盖·别洛夫在1993年至1998年间出任俄罗斯篮联主席,2007年入选了国际篮球名人堂。

重现慕尼黑奥运男篮决赛,导演没把美国队描绘成坏人

《绝杀慕尼黑》中的苏联篮球队员谢尔盖·别洛夫。

3、影片中关于苏联篮球队“恐美”略有夸张,其实苏联队在1959年和1963年的世锦赛上两度击败美国队,更在1967年的世锦赛上第一次成为世界冠军,为1972年打败美国队积累了信心。

[幕后花絮】

●《绝杀慕尼黑》的最终拍摄版剧本是这部影片剧本的第22版。

●顾问由影片原型伊万以及谢尔盖的儿子亚历山大担任,他们编排了所有的篮球比赛场景。谢尔盖的儿子也在片中客串了一个小角色。

●影片从筹备到完成一共持续了3年。最后一场和美国队的比赛拍摄了整整30天。

●最高一天当中有多达500个临时演员参演。

●本片有超过500套运动装,专为电影量身定制。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期真正的复古服装,甚至所有群演的服装都是按照当时的布料和裁剪方式忠实还原定制的。

●十个国家的团队制服、比赛球服也真实地还原了慕尼黑奥运会的场景。

●在许多道具细节上,剧组都煞费苦心,剧组专门制作了20多个篮球,都是根据苏联时期标准制造的,且被国际比赛采用的球来制定的。并且在特技拍摄中使用了特制的软球。

[对话导演】

没把美国队塑造成坏人

新京报:要精确地展现这场比赛,你做了哪些准备?

安东·梅格尔季切夫:准备之时能做的就是一遍又一遍仔细地观看比赛,我想我大概看了500次。比赛本身很有趣,只能以原始的“实时”形式进行观看。我花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详细编写比赛脚本,用语言表达将其变成影像。后来,谢尔盖的儿子开始对剧本进行打磨,剖析了比赛的每一帧,并精炼了每一个动作和投掷。

重现慕尼黑奥运男篮决赛,导演没把美国队描绘成坏人

《绝杀慕尼黑》剧照,美国队教练在片中很有智谋。

新京报:这场比赛至今也有不少争议,在立场设定上你是如何考虑的?

安东·梅格尔季切夫:小时候,我父亲给我讲述了这场比赛,这是人类体育史上最重要的比赛之一,一定要被传述。这场比赛是非凡的:美国人至今仍记得它,我们也是如此。这部电影并没有把他们描绘成坏人,我们试图理解他们并客观地展示他们。我们尽力真实重现比赛中的双方。

新京报:片尾一幕很多观众看得热血沸腾,你是如何做到的?

安东·梅格尔季切夫:这一场比赛中包含了各种戏剧性的翻转。最难的也是最后关键时刻,是比赛决定性的“三秒”。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有大量观众在现场,所以拍摄时,我必须制定一个代码和命令系统来引导人群并让每个人都按照比赛中的动作行事。

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编辑 郭冠华 校对 翟永军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