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唯等女明星没有说完的分娩之痛,被电影《女人的碎片》讲透了
汤唯等女明星没有说完的分娩之痛,被电影《女人的碎片》讲透了
如今,女人的分娩之痛已经是一个被社会关注的话题。
通过女权主义者的普及和媒体的相关报道,以及备受关注的女明星的现身说法,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大概认知:
产前各种不适,折磨身心;生产的十级疼痛,痛不欲生;产后可能会有心理问题,比如抑郁症,也可能会有生理问题,比如漏尿。
可以说,每一次相关的新闻出来,都是劝退结婚、生育的指南。
然而,很不幸,又来了一部——《女人的碎片》。
《女人的碎片》由凡妮莎·柯比主演,在新一届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她凭借该片斩获了影后。
《女人的碎片》并没有刻意制造两性对立,而是着重在呈现怀孕、分娩对女人造成的伤害,以及女主在失去孩子后如何与伤痛并存、与自己和他人和解。
影片虽然是以女主的故事为主线,但并不排斥男性观看(其实我很推荐男性去看看)。
01
《女人的碎片》最让人称道的是前半小时,它用20多分钟的长镜头展示了女人的生产过程,从宫缩,羊水破裂,到阵痛升级,最后分娩。
伴随着女主玛莎(凡妮莎·柯比饰)的生产进程,观众的心也被紧紧揪着。
尤其是最后分娩的时候,女主对疼痛的呈现看得夫人手脚发软,不由得被她带进了故事中。
果然是影后级演技啊!
在这半个小时里,也扩充夫人对分娩的认知:原来除了疼,身体还会有各种不适,比如恶心。
(又疼又难受,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人间地狱的感觉吗?好吓人)
对一个女人而言,生产除了身体的痛苦,还有精神的凌虐,以及对二三十年积攒的羞耻感的摧毁。
羊水突然破了,给人的感觉像是尿了,有点尴尬。
为了观察玛莎的生产状态,助产士要多次将手从下面伸进的她的身体里检查,有些难堪。
为了顺利诞下孩子,她也需要不断调整位置,裸露着自己的身体和私处,完全顾不得尊严。
但为母则刚,当听到孩子强而有力的心脏跳动的时候,似乎她遭受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经过与疼痛的抗争,一名女婴在玛莎和丈夫肖恩的期待中诞生了。
看着眼前的女儿,他们不住地赞叹,在他们眼里,降临到这世间的是最完美的小天使。
可正当他们沉浸在喜悦中的时候,婴儿的哭声却停止了。
毫无预料地,孩子去世了。
从生产带来的巨大疼痛,到孩子诞生带来的巨大喜悦,瞬间又跌入失去孩子的痛苦深渊,玛莎的心情可想而知。
就在孩子出生前不久,影片还在渲染着玛莎和肖恩对孩子到来的憧憬。
肖恩正参与城市里一座大桥的建设,他希望自己未出世的女儿将会是第一个通过这座桥的人。
他读书不多,却要把自己知道的世间最美的词汇都放在孩子,尽管他与她还未谋面。
曾经的希望与后来的绝望形成对比,整个故事变得更加残酷。
02
影片的第一部分在表达女人的分娩之痛,第二部分则是心理的痛和周围环境造成的痛。
在这部电影中,《女人的碎片》可以理解为痛苦碎片组成的女人,或者被痛苦撕成碎片的女人。
失去孩子只是玛莎苦难人生的触发点,真正的苦痛除了她本身的遭遇,还有环境对她的围堵。
孩子去世,肖恩和玛莎的妈妈固然难过,但最痛苦的却是经历过十月怀胎和分娩时撕裂之痛的玛莎。
她不但要承受丧女之痛,这个伤口还在不停地被人撕开。
她去上班,每个人都以一种怪异又同情的眼光看着她;有男同事占用了她的办公室,她让对方让出的时候,本来是正常的需求,对方却像面对精神病人一样的惊恐。
玛莎反而要自我怀疑:“我有那么可怕吗?”
无疑,她的同事早就给她贴上了标签:生产、丧女、心理有重大创伤。
当她去超市的时候,一个自己根本不认识的母亲的牌友突然跑来安慰她,而且对方一再声明玛莎的母亲目前已经把一切完完全全(absolutely)地告诉了她,她什么都知道(know everything)得清清楚楚,然后向玛莎表示安慰,给玛莎一个她完全不需要的拥抱。
每一次外人的关注和评判,对玛莎来说不啻为一场凌迟和审判。
其实,他人的悲伤与玛莎根本是不对等的。
邻居的悲伤(如果有的话)可能只是礼貌的客气或者探知他人生活隐私的偷窥。
丈夫的悲伤是痛哭一场,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外浪荡,和别人谈天说笑。
母亲的悲伤是把责任怪到助产士头上,一定要把对方告到坐牢,似乎只要助产士得到审判,她的悲伤便能了结。
玛莎的悲伤则安静又深沉,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深不见底。
更可悲的是,周围的人都在劝她往前看,却不愿意给她消化痛苦的时间。
除了心理的痛苦,玛莎还要面对怀孕生育留下的后遗症:漏尿。
她需要一直衬着纸尿裤,以免出现尴尬,而这难言之隐又为她增加了新的困扰。
当丈夫向她求欢的时候,因为生理和心理创伤,她原本想要拒绝。
但为了照顾丈夫的欲望,她又要勉强着自己进行下去。
过程中,她只是想自己脱下裤子,却被丈夫认为是扫兴,大为光火摔门而出,然后找其他女人发泄。
肖恩的出轨为玛莎灰色的日子又增加了一层阴霾。
玛莎的伤痛不仅仅源于生育、婚姻和旁观者,更有原生家庭。
玛莎有一个强势的母亲,她几乎会干涉玛莎的一切决定,而玛莎则会一直反抗母亲的做法,以摆脱她的控制。
在女儿去世后,她反对母亲要为女儿立墓碑的决定,也反对母亲把助产士告上法庭,但丈夫却一直顺从母亲的要求。
在种种撕扯中,玛莎和肖恩的婚姻也走到了穷途末路,不过这样的结局,其实早在一开始就埋下了雷。
玛莎的家里是体面富裕的中产阶层,肖恩却是一个贫穷又没文化的蓝领。
所以,玛莎的母亲从一开始就不认可肖恩,并毫不掩饰地对肖恩表达着轻视。
毛姆曾说:
“我从来都无法得知,人们是究竟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我猜也许我们的心上都有一个缺口,它是个空洞,呼呼的往灵魂里灌着刺骨的寒风,所以我们急切的需要一个正好形状的心来填上它。”
从影片中玛莎和母亲的关系来看,选择与什么样的人结婚,或许也是玛莎反抗母亲控制的手段。
曾经,选择肖恩,让玛莎填上了母亲带来的灵魂空洞,而肖恩对母亲的妥协则让玛莎重新回到了一个人战斗、一个人抗争的境地。
此时,两人婚姻的存续,对彼此都是一种负担。
不过,玛莎母亲对肖恩的嫌弃,并没有因为肖恩的顺从而减轻。
最终,她给了肖恩一笔钱,让他永远离开自己的女儿。
玛莎送肖恩离开的那天,外面冰天雪地,一如玛莎的内心。
此后,玛莎将一个人独立面对丧女之痛,一个人完成对自己的救赎。
亦舒在《流金岁月》中说:“原来小时候受过内伤,终身不能痊愈。”
玛莎用尽心力与母亲对抗,最终身心疲惫,却依旧难以获得轻松的人生。
03
其实,在玛莎与她的母亲身上,不仅仅是控制与抗争,更是痛苦的轮回。
玛莎的母亲是犹太人,在她小的时候,曾遭遇过法西斯的种族灭绝政策,经历过差一点被饿死的日子,也经历过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太虚弱被医生判死刑的危机。
但是,她靠着自己母亲传递给她的力量以及意志力活了下来。
所以从小她就知道,只有自己抬起头面对一切,才能跨过人生的沟沟坎坎。
这也是为什么她逼着玛莎起诉那个助产士,在她看来,把那个助产士绳之以法,玛莎才能翻过这个篇章,获得新的人生。
可是,她的人生经验带给玛莎的却是人生枷锁,更可怕的是她永远知道怎样精准地刺中玛莎的伤口。
玛莎想把女儿的遗体捐献做医学研究,她就用“牲口”这样的词形容那个可怜小女孩儿将要接受的对待。
玛莎不想把助产士告上法庭,因为对方并没有谋害她的孩子,母亲就告诉她:“如果你当初按照我的方法来,此刻你怀里就会抱着你的孩子。”
她暗指孩子的去世是因为玛莎坚持在家分娩而不是在医院分娩,导致发生事故的时候错过了急救时间。
她的话对玛莎该有多强的杀伤力?
可是,玛莎当初做在家分娩的决定,或许就是潜意识里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拥有完全的自由,包括何时降生的自由,而不被干涉。
她的悲剧,又何尝与母亲毫无关系?
海子说:当我痛苦地站在你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面对痛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有的人选择放过自己,朝着春天走去。
有的人则宁愿与痛苦同在,因为痛苦才是自己活着的意义。
后者的选择,虽然没那么积极,但允许它的存在,也是对私人化感情的尊重。
比如在《海边的曼彻斯特》中,男主因为过失造成三个孩子的死亡,当妻子选择告别痛苦再婚的时候,他始终选择一种丧丧的生活,拒绝走出。
而《女人的碎片》中,玛莎则选择了另外一种默默无声的自我疗愈方式。
在女儿去世之后,玛莎多了一个习惯——吃苹果。
后来我们才知道,她之所以突然爱吃苹果,是因为在短暂的可以将女儿抱进怀里的时间里,她在她的身上闻到了苹果味。
在悲伤的日子里,她把吃过的苹果的种子收集,悄悄地学催苗知识。
当那些苹果籽发芽的时候,她的痛苦随着苹果的新生也渐渐过去。
影片中提到一个词,叫共振:
当外部环境的振动频率与一座桥的振动频率达到一致的时候,足以让没有任何质量瑕疵的桥梁坍塌。
这样的坍塌不是任何人的错,但它就是发生了,应该怪谁呢?
玛莎女儿的死亡与共振让桥梁坍塌的道理相似。
当幼小的孩子失去生命后,医生并没有找到造成孩子去世的原因。
所以,当自我疗愈即将结束的时候,玛莎选择了原谅助产士。
毕竟,那天晚上她始终为接生出一个健康的宝宝而努力,并没有做错过什么。
影片中的故事,在冬天开始,在春天结束,当春天来临的时候,玛莎将女儿的骨灰撒进了河水中。
水面上,是肖恩曾参与建造的桥梁。
曾经,肖恩为了让女儿走过这座桥,督促同事快马加鞭赶进度,但桥梁完成的时候,他却早就消失在玛莎的生活中,做了苦难的逃兵。
随着故事的发展,桥梁的建设也一点点向前推进
影片的最后,玛莎强势的母亲变得健忘、糊涂,有了老年痴呆症的倾向,玛莎终于成了自己生活的掌控者,与此同时也成了母亲生活的掌控者。
对比两人之前的经历,这样的设定令人深思。
后来,玛莎又有了一个女儿(可能是领养),她美丽可爱,并且爱吃苹果,命运似乎又一次轮回。
只是不知道,未来的她会遭受怎样的苦楚,那些她母亲、外祖母、曾外祖母感受过的疼痛,她是否能够全部避免?
看起来,玛莎已经迎来了新生,可这新生真的来了吗?抑或这仅仅是女人痛苦的又一次开始?
整部作品中,导演用一片一片的痛苦,拼成了《女人的碎片》这部电影。
生育的痛、丧女之痛、被周围自以为是的人审判的痛、婚姻的痛、被控制的痛、成长的痛……
很多女人在漫长的一生中,总会经历这样那样的痛苦,有的痛苦或许可以治愈,但有些以母亲之名、妻子之名、女儿之名、姐妹之名的加害却让人躲无可躲,避无可避。
这才是女人真正的悲哀吧!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标签: